金庸《鹿鼎记》错误:天地会沐王府纷争系拥唐( 三 )


唐、桂之争,其实是绍武皇帝朱聿粤和永历皇帝朱由榔之争,并不涉及隆武帝朱聿键 。
他们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唐藩系统中的第一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键,是基本得到各派势力承认的,桂王自居他的臣子 。隆武帝遇难后,唐藩系统的第二位皇帝——绍武帝朱聿粤——则不被桂藩系统承认 。
所以,《鹿鼎记》中沐王府提及朱聿键称唐王而不称天子,有违史实 。如果说沐王府不承认朱聿粤,则是符合史实的 。
厘清唐王和桂王的关系,其实是厘清了沐王府该如何对待唐王的问题 。但问题还没结束:郑成功、郑经父子该如何对待永历帝(桂王)?在这个问题上,《鹿鼎记》错得更加离谱 。因为郑氏父子,本就是永历帝(桂王)的臣子,原和沐王府是一家 。

先“拥唐”复“拥桂”的郑成功
郑成功早年确实曾经“拥唐”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是海盗,后受明廷招安 。经过多年发展,在东南坐拥雄兵 。隆武帝朱聿键之所以能够称帝,与郑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 。
但郑芝龙专横跋扈,私心自用,对隆武帝无人臣之礼,不听号令,只是挟天子以抬高身价 。郑成功却对隆武帝礼敬有加,对父亲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隆武帝对郑成功也甚为欣赏,赐他姓“朱”,故郑成功被称作“国姓爷” 。所以说,郑成功曾经“拥唐”,是没错的 。
但没多久,郑芝龙投降清廷,郑成功对父亲的行径感到不耻,与叔叔郑鸿逵在东南一带起兵抗清 。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刻的郑成功,尊奉的是哪个皇帝?
《清史稿》中记载,郑成功在起兵最初,所奉的是已不存在的隆武帝(唐王)之名号 。到桂王朱由榔称帝后的第三年,即1649年,郑成功派遣使者千里迢迢朝见朱由榔,正式称臣,改用永历年号 。朱由榔也很大气地封郑成功为“延平公” 。
《清史列传》和《海上见闻录定本》记载郑成功起兵之初,便遥奉桂王年号,自居其臣 。也就是说,尽管郑成功早年是隆武帝的臣属,起兵之初或许也曾打着一个不存在的幽灵政权(隆武政权)的旗号行事,但最迟到1649年,就已成为永历帝(桂王)的臣子 。
为何郑氏父子偏爱幽灵政权?
说 来也巧,似乎郑氏家族和幽灵政权有缘 。多年后的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落入清军之手,并被绞杀 。但在此后的岁月中,郑成功仍奉“永历”年号,尊一个不复存在的朝廷 。《清史稿》记载,甚至到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仍然在使用永历年号 。而那时,永历帝已经遇害十几年了 。
那么在郑氏父子经营台湾时,那里究竟有没有一个“天子”呢?当然没有 。郑氏父子一直奉远方的永历帝为尊,如前文所述,就算永历帝已死,郑氏父子仍然奉永历年 号,自然不会拥立他人 。其实,郑氏父子身边的明朝宗室着实不少,前面提到的鲁王朱以海仍在东南,时刻需要郑氏给予物资支持 。宁靖王朱术桂则一直住在台湾,被郑氏“吃住全包” 。但郑氏父子始终以藩王之礼待他们,从没想过把他们中的哪个立为皇帝 。
起兵伊始,郑成功不奉近在咫尺的东南沿海一带的朱明宗室,却遥奉千里之外的永历帝 。后来,郑氏父子宁可使用一个覆亡政权的年号,也不愿另立身边人 。这是为什么呢?很多学者认为,郑氏父子希望远离天子,独掌东南政事,天高皇帝远才可专断一方 。
那为何不立个傀儡皇帝,挟天子以自雄呢?在儒家观念深入人心的明代,不遵人臣之道的权臣,一定会留下奸恶之名 。隆武朝的郑芝龙、永历朝的孙可望,皆是前车之 鉴 。郑成功以忠良自居,自是不屑于此 。而且,当年郑芝龙不敬隆武帝的做法,很让郑成功不耻,即使出于对父亲的心理叛逆,郑成功也决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他选择尊奉一位远在天边的皇帝,一样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