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是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千年之谜,历来有“烛影斧声”之说,甚至有人把他的死与宫闱绯闻联系起来 。总之,普遍认为赵匡胤死于非命,是一夜暴死 。
作为一代杰出帝王,赵匡胤的死,着实让人惋惜,所以,不少正义文人和好事者怀揣疑窦,翻箱倒柜,引文摘句,穷追猛打,一定要找出个罪魁祸首来才肯罢休;而作为赵匡胤死后最大受益者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无疑成为人们重点怀疑和批判的对象 。
抛开诸如《湘山野录》、《烬余录》等含糊其辞的野史不提,正史中也有对赵光义非常不利的记载,如《辽史·景宗纪》中就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一个“自立”,就让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觉得赵光义难逃干系,至少与赵匡胤之死有关联 。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胞弟,是“陈桥兵变”的重要谋划者和执行者 。赵匡胤能顺利登上皇位,开基创业,赵光义功不可没 。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二年六月,生母杜太后病危,临终前遗命赵匡胤“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即赵光义)”,同时命赵普“于榻前为约誓书,……藏之金匮”(《宋史·后妃传》),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金匮之盟》 。
网络配图
杜太后为何要让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杜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是赵光义,兄终弟及,让赵光义继承皇位,这是出于私心;其二,杜太后认识到,自五代以来,中原皇帝执政皆短命,在位最长的也不过十年,难保赵匡胤不会步其后尘,为保大宋国祚延续,防止留下幼子寡妇遭人欺,让年富力强的赵光义继承皇位,这是出于公心 。
赵匡胤是个明白人,也是个厚道人,故一口答应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赵匡胤至孝,母命不可违;其二,当时大宋根基还不牢固,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赵匡胤之子年纪尚小,确实需要赵光义这样一个“工文业,多艺能”(《宋史·太宗纪》)的成年储君以壮阵势 。所以,赵匡胤听从母命,于杜太后病亡一个月后即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后又封其为晋王 。
开封府尹是五代、宋朝的一个重要官职,是国都驻地开封府的最高长官 。五代以来,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默契,凡皇族担任开封府尹,就基本确立了其储君的地位 。赵光义利用这一特殊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幕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赵匡胤晚年,政权稳固,儿子成人,在皇位传承问题上曾有过动摇,但考虑到赵光义“威望隆而羽翼成”(王夫之《宋论》),儿子不是弟弟的对手,所以未立太子,而是依照《金匮之盟》将皇位传给了赵光义 。
有人会说,《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即位六年后,为了澄清“抢位”风波才公布于众的,涉嫌伪造,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其一,赵光义登基六年,时局稳定,朝野臣服,根本没有必要再去伪造一份没有价值的《金匮之盟》为自己正名;其二,赵光义继承皇位,是因为“太祖(赵匡胤)……受命于太后,其传位于晋王(赵光义)之意固已素定”(《宋史·王继恩传》),不仅名正言顺,而且有赵匡胤的《遗诏》作证,完全没必要出示那份《金匮之盟》 。
《宋史·太祖纪》和《宋史·太宗纪》中虽未提及遗诏,但正史中有多处提及赵匡胤遗诏之事,如宋代官修《国史·马韶传》称“太宗践遗继祚”,《宋史·程德玄传》称“内待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宋史·礼二五》中也有“群臣叙班殿廷,宰臣宣制发哀毕,太宗即位”的记载 。此外,《文献通考》中也明确记载了“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遗诏……太宗奉遗诏即位,就殿之东楹号泣以见群臣” 。可见,赵匡胤临终前确实留下了遗诏 。
- 古代剩男剩女怎么过宋代已有了解决的办法
- 北宋书法四大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 北宋书法四大家分别是谁
- 历史解密:宋朝凭什么成为古代吏治最清明的王朝?
- 揭秘宋徽宗女儿柔福帝姬是死于庶母手中吗
- 揭秘:浪里白条张顺背后是南宋对金战争的溃败
- 宋朝最大的工程,远超埃及金字塔,但是最后却半途而废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 赛仁贵郭盛和吕方能力一般为何能做宋江左右手
- 宋将率三十人于五万军中抓叛徒可能吗
- 泓水之战的历史影响:宋国从此变成了二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