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 。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
那么卫夫人是如何教王羲之书法的呢?王羲之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位美女师父,才激起写字激情,才描出来媚态百出,雅俗共赏的王体吗?
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卫夫人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
网络配图
“点”:高峰坠石
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 《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非常简单,简单到有一点不容易揣测 。譬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 。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 。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
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
一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到底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
我们发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书法而已 。
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 。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
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 。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
网络配图
如果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 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也会蛮开心的 。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需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知 识 。这些知识有一天——也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
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很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 。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一位以后的大书法家影响深远 。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 。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 。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似乎并不鼓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模仿 。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开始认识水平线条的 。
认识“一”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 。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 。
网络配图
“千里阵云”这四个字不容易懂,总觉得写 “一”应该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 。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 。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 。有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 。
“阵云”两个字也让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字?
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 。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 。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殊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 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向往 。
- 春秋最悲剧的一个霸主,亲妈帮亲弟弟造反
- 173是不是虚拟号的意思 173是不是虚拟号段
- 无水酥油是什么做的 无水酥油和起酥油的区别
- 清朝最悲哀的皇帝光绪帝真正死因只有一个
- 清朝最为有名的一位宫女苏麻喇姑的小怪癖
- 番茄的禁忌食物有哪些 吃番茄的六大禁忌 番茄一天吃多少合适
- 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居功至伟的两名大将是谁?
- 揭秘:三国吕布见面刘备的全过程
- 探秘乾隆时期的重臣福安康:常年征战不治身亡
- 三国鬼才贾诩: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