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 。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 。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
胜败原因
策略方面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 。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 。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 。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 。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望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 。
庄公方面
长勺战前,鲁军由于干时的失败,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准备,又能破例接待既无官职、又无名望的曹刿,并能开诚布公地和他讨论战胜敌人的战略,这是难能可贵的 。战斗中又按照曹刿的意见,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 。
曹刿方面
【长勺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长勺之战】从曹刿战前决策、战场指挥和战后分析的诸多言行里,可以看到鲁军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乃有其必然性 。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 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 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
历代评论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
黄金贵认为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由于鲁庄公战前实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因而得到人民支持,使鲁国取得长勺之胜;这是历史上可以与井陉、淝水等大战相并列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体现战略防御思想的著名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