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谕旨里的黑色幽默

鸦片战争前 , 中国与西方世界已有了相当长的交往历史 , 但是真正了解地球那一端“番夷”的人 , 举国上下也找不出几个 。及至到了开战之后 , 才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个陌生如天外来客的对手 , 莫说对它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方面 , 就连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也是一头雾水 。这种情形 , 在今人看来也是无法想象的:开战前 , 从大清皇帝到普通百姓 , 不仅不晓得双方在军备武力上的巨大悬殊 , 甚至不明白英国地处何方 , 英人生何模样 。
可叹的是 , 对于英军已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 , 而清军仍停留在冷热兵器混用时代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 身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 , 被称作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 , 也是一无所知 。1839年9月1日 , 他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份奏折就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 , 击刺步伐俱非所娴 , 而腿足裹缠 , 结束严密 , 屈伸皆所不便 , 若至岸上更无能为 , 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林则徐集·奏稿》中华书局 , 1965年版 , 第676页 。)到了1840年8月 , 英国的坚船利炮已逼近中国内海 , 林氏听到英军攻陷定海的消息 , 再次上疏献策于道光帝 , 在《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中提出了动员激励沿海军民杀敌的具体办法 , 仍谓洋兵虽“上身刃不能伤” , 但“一仆不能复起” , 若以长棍伏击其足 , 应手即倒云云 。
网络配图
依据这等荒诞的情报去应战 , 其结果就像我们在电影《大清炮队》里看到的那样 , 手持棍棒的中国兵勇呐喊着向前欲击洋兵之足 , 旋即倒在冒着青烟的排枪大炮之百米开外 。想想 , 这样的仗能打赢么?
打了败仗 , 痛定思痛 , 于是就有了迫切了解和研究对手之一切情形的愿望 。军民和大臣们如此 , 作为交战一方总指挥的皇帝也不例外 。但是这种愿望又有多少相关知识 , 用来作为了解或研究的基础呢?可以说几乎没有 。鸦片战争史料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 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甲午海战甫起 , 清军连失镇海、定海、宁波三地 , 形势十分危急;1841年10月 , 道光帝授皇族奕经为扬威将军 , 率领精兵在浙东组织反攻 , 迟迟未能奏效 。皇帝的心急如焚 , 从他在报告败讯的奏折上“愤恨何堪 , 笔难宣述”几个朱批大字中一览无余 。也许正是从此时开始 , 他才突然发现 , 自己实在有必要认识一下面前的对手 。翌年5月1日 , 道光帝从奕经的奏折中得知 , 可以审问在浙东海战中抓获的英军俘虏后 , 立即发下一道谕旨 , 曰:
著奕经等详细询以(口英)咭唎距内地水程 , 据称有七万里 , 其至内地 , 所经过者几国?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口英)咭唎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
其余来浙之(口英)咖唎、大小吕宋、双英(鹰)国夷众 , 系带兵头目私相号召 , 抑由该国王招之使来?是否被其裹胁 , 抑或许以重利?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 , 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又所称钦差、提督各名号是否系女主所授 , 抑系该头目等私立名色?至逆夷在浙氐鸟张 , 所有一切调动伪兵及占领郡县 , 搜刮民财 , 系何人主持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