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皇帝刘备为什么会说辜负了叛将黄权( 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刘备这也是一种用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应该说,他和黄权是相知的,他知道,黄权这是情不得已,并不是一种见利忘义式的背叛 。黄权到了魏国以后,魏文帝曹丕对他说:“你背叛了叛逆者,效命于顺应天意之人,是要想效仿陈平和韩信吗?”陈平和韩信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都离开了项羽来到了刘邦身边 。刘邦能够最终打败项羽,这两个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曹丕这样说,是想借黄权之口来证明,他就是那个必将统一天下的承天命的刘邦 。但黄权却回答说:“我身受刘备厚恩,不能投降吴国,回蜀又无路可通,所以才归顺了魏国 。况且败军之将,能免于一死就很幸运了,还谈得上什么追慕效法古人!”黄权的这番话反而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欣赏,因为黄权说的既是事实,又反映了他不是一个忘恩背主之人 。因此,魏文帝给了黄权很高的待遇,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他为育阳侯,加官侍中,还让他陪同着坐一辆车子 。
但是,黄权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重视而忘乎所以,他知道自己,也知道刘备,因而也觉得自己对不起刘备 。有来自蜀国的人说刘备杀了他的妻、子,黄权认为这不会是事实,并没有给家人发丧,后来证实果然是谎言 。黄权到魏国一年后刘备去世,消息传来,魏国群臣相互庆贺,只有黄权没有一点儿欢容 。不仅如此,黄权还不诋毁蜀国,不说蜀国人的坏话 。这从司马懿的话语中可以得到证实 。大将军司马懿对黄权比较器重,问黄权说:“像你这样的人蜀国有多少?”黄权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笑着说:“没想到您对我如此看重!”
实际上,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说蜀国没有人吧,有一点忘本之嫌,说有很多,又会让司马懿不高兴,只有这样的回答,才反映出黄权的自知和自重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蜀国具体的人,黄权还是能够给出评价的 。比如说诸葛亮,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就提起过:“黄权‘无论什么时候提起您,都对您赞不绝口 。’”
黄权在魏国官至车骑将军,死于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在魏国有十八年时间 。黄权在魏国官位步步高升,却始终不忘记他的起步始于蜀国,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去国而不忘恩负义之人啦!一个忘恩负义之人能够一时得意,却不会长时间得济,因为那样的人可以为人一时之用,却不会得到人们内心的敬重 。相反,掌权者可以用他,其内心却会是厌恶的 。纵观黄权投降魏国后的所作所为,完全值得刘备给予应有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