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收编朵颜三卫后靠哪3个原因击败李景隆

朱棣已经率领着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回到北平 , 可李景隆还在城外望着冰块发呆 。双方在郑村坝展开激战 。朱棣主动出击 。李景隆部队本来就已经陷入粮草短缺、衣服单薄、久攻不下的僵局中无心恋战 , 猛然见到如此士气高昂的精锐骑兵 , 自然一击即溃 。李景隆大败 , 逃到山东德州 。
网络配图
建文帝听说李景隆兵败 , 就问计于黄子澄 。为什么要问黄子澄?因为当初就是黄子澄极力举荐李景隆的 。而另一位大臣齐泰是全力反对的 。现在 , 你举荐的人打了败仗 , 朱允炆当然要拿你是问 。黄子澄开始替李景隆狡辩 , 说:“北方天气太寒冷了 , 士兵们都经受不住 。现在暂时回到德州修养 , 等到来年春天再战 , 一定能击败朱棣 。”
还能怎么办?朱允炆只好暂时听从黄子澄和李景隆的安排 , 静待天气回暖 。比拼的双方 , 拼的是耐力和信念 , 根本没有人肯给你“等来春天”的机会 。李景隆这次学乖了 。我进攻你北平 , 你们坚守不出 , 我也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龟缩在德州城内坚守不出 。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动机不同:朱棣让朱高炽坚守不出 , 是拖敌人 , 争取时间 , 他好乘机夺取宁王的部队;李景隆躲在德州不出来 , 是打了败仗 , 躲在德州 。内心煎熬 , 皇上催促 , 他坐不住 , 所以一听朱棣有动静就伺机而动 , 希望打个胜仗弥补以前的过失 。
网络配图
2、角色不同 。朱棣虽然是反贼 , 可在分配战略部署等问题上 , 谋士和将士都听他调遣 , 向他汇报;李景隆则不同 , 他后面还有黄子澄这个推荐人 , 他要对得起伯乐 。另外还有皇上 , 他急于取胜 , 显摆自己的能力 。他要向别人汇报 。
3、地位不同 。朱棣现在竖起大旗后 , 他也是一方诸侯 , 李景隆只是朱允炆领导下的一个小卒 。部队是皇家的部队 , 不是李景隆个人的 , 他还要听朝廷遥控指挥 。
为了追朱棣的部队 , 李景隆的军队长途行军 , 疲惫不堪 。可刚刚来到大同 , 却听说朱棣已经带兵从大同出发朝着北平逃跑 。李景隆部队立即全力追赶 。行军数千里地 , 走的又都是山坡陡峭道路 , 加上南方士兵对寒冷的惧怕 。就这么一路追一路赶 , 结果朱棣带兵赶回了居庸关 。一路上 , 李景隆的兵冻死、冻伤者无数 , 很多人被无休无止的追赶拖垮了 , 早已气馁 。最后追到居庸关 , 连朱棣的士兵一个人影也没见到 , 只好悻悻而归 。
朱棣的疲劳战术 , 有效地瓦解了李景隆的军心和战斗意志 。将士们早已无心再战 。
网络配图
可究竟该守哪里 , 决定权好像并不在李景隆手中 。他像朱棣手中的一枚棋子 , 被任意摆布 。
如果这时朝廷能够集中优势兵力 , 直捣朱棣的北平老窝 , 或许能将朱棣消灭在北方 。但朱允炆和李景隆都犯了一个严重的路线错误 。心里上都认为 , 既然你朱棣是反贼 , 抓住朱棣是第一要务 , 因此眼睛一直死死地盯住朱棣 。这就给了朱棣无形的主动权 。
【朱棣收编朵颜三卫后靠哪3个原因击败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