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唐高宗李治有误解,李治并不是无能软弱

唐高宗李治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普通人对他的评价认为他就是一种软弱的人 , 太宗传位给他真是瞎了眼了 , 最后大唐天下都差点给丢了 , 那么事实真相是这样吗?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 , 懦弱的丈夫 。对于高宗 , 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 。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 , 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 , 百姓阜安 , 有贞观之遗风 。”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
【世人对唐高宗李治有误解,李治并不是无能软弱】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高宗继位之初 , 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 , 唐高宗不服 , 要夺权 。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 , 但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夺了权 。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 , 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 , 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 , 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 , 包括他的父亲 。
高宗即位伊始 , 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 。他在即位的第二年 , 即永徽元年(650年) , 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 , 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 。有一次 , 他出外打猎遇雨 , 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 , 就不会漏雨了 。”言外之意 , 是不应出来打猎游玩 。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显庆元年(656年) , 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 。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 。出工则误农时 , 出钱又花费很多 , 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 。高宗虚心采纳 。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 , 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 。相对来说 。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 , 犯罪率较低 。史载 , 有一次 , 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 , 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 , 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 , 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 , 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 。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 , 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 , 而后来高宗先后派大将苏定方、李绩(即李世绩)、刘仁轨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 。最后兵围平壤 , 灭了高句丽 , 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 。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 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显然 , 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 , 比起乃父太宗也胜出一筹 。太宗最终由服食丹药而死 , 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 。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 。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 , 认为“果有不死之人 , 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 , 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 。另外 , 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 。“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 , 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 , 也不见昏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