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何在十年间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但它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序幕” 。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前后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才由多场局部战争逐步蔓延扩大为世界大战 。
在这场战争结束70年后的今天,其政治和精神“遗产”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 。而面对并不安宁的当今世界,有必要探讨二战缘何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以期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
“绥靖政策”饲虎为患,导致战争规模升级
二战爆发前,世界并非没有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升级的有利条件 。刚刚摆脱一战苦难的欧洲各国对战争的巨大破坏力记忆犹新,民众不想战不愿战 。苏联的巩固发展也为维护集体安全,防止大战爆发起到积极作用 。如此等等 。
慕尼黑会议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先后形成之际,如果世界大国能够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有所作为,早日采取果断有力的集体安全行动,是有可能把大战阻止于局部甚至完全加以遏止的 。然而在这一关键时期,英法美苏等大国虽然都认识到了法西斯的威胁,都不想成为法西斯的猎物,却都采取了牺牲小国、弱国用以满足法西斯侵略欲望,企图换取暂时和平与苟安的态度 。它们对待法西斯的暧昧之举和所作所为,貌似想要远离战争,实际上却并没有逃脱战争厄运,更没有得到所期盼的安宁 。这种以邻为壑的行径,换来的是法西斯邪恶力量的不断增大和侵略扩张野心的恶性膨胀 。
在东方,美英法等国坐视甚至纵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承认日本制造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希望由国际联盟出面调停并制裁日本 。虽然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高举“道义”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不裁不制 。可以说,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启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 。在中国东北有巨大经济利益的美国政府,也仅仅是口头上给予“不承认”的外交谴责,再未有其他任何实质制裁措施 。
【二战如何在十年间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在西方,1936年3月7日德国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派遣3.5万名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试探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随后,面对希特勒的一系列挑战,为了保证英国自身安全,英国首相张伯伦不顾年迈三飞德国,与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 。看似和平已经到手,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战争梦魇 。
当时的美国凭借两洋天险,不愿意卷入战争,期望靠抚摸把老虎驯成小猫,结果换来日本偷袭珍珠港 。苏联最不该支持法西斯国家,却也寄希望于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战火引向西方,可终究没有逃脱法西斯魔掌 。
无论英法的“祸水东引”,苏联的“祸水西推”,美国的“隔岸观火”,实质都是绥靖 。法西斯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后,侵略行径便一发不可收拾,称霸世界的野心也随之昭然天下 。就这样,英法美等大国步步退让,德意日法西斯得寸进尺,使局部战争一步步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这些大国万万没有料到,法西斯国家侵略弱小国家的局部战争竟是世界大战的前奏,法西斯的屠刀最终砍到了自己身上 。英国首相丘吉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是一场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场战争比这场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了” 。这等于说,主要国家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不作为,是二战由局部扩大到世界范围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