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与贵妃宠爱的李白为何被流放到夜郎国( 二 )


李白毕竟也一大把年纪了 , 想一想都哆嗦:夜郎多远啊 , 一路上山高水险 , 自己的这把老骨头再经不起大的折腾了 , 能否走到那里都难说 。可别半道上就散架了 。即使真走到那里 , 谁知道要呆多久啊 。没准朝廷转眼就把自己给忘了 。总之 , 别指望再走回来了 。
要说起来 , 全怪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 。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 , 招兵买马 , 挥师东下 , 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 , 想借乱世当皇帝 。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 , 觉得他的品牌可以利用 , 便征召他为幕僚 。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为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 不分青红皂白就答应了 , 因此而卷入皇权争夺战的漩涡里 。随着玄宗第三子、太子李亨即位 , 以正宗的政府军恢复国家秩序 , “假冒伪劣”的李璘兵败被杀 , 李白的从政梦再次破产 , 以附逆罪而被逮捕 。原本要腰斩的 , 幸亏郭子仪在唐肃宗面前替李白说许多好话 , 才改判为流放 。夜郎对于李白 , 是一个仅比死稍为好一点的处分 , 用苦难来赎罪吧 。
李白作为唐朝“政治犯”流放夜郎?他参予了唐朝高层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而且站错队了 。站在了失败者一边 。这下可惨了 。李白 , 这回够倒霉的 。真要追究 , 也不能完全怪安史之乱 。杜甫不也赶上了嘛 , 也没多大事嘛 。怎么偏偏李白差点丢了性命?说到底 , 还得怪自己 , 怪自己官迷心窍 , 见到委任状就乐坏了 , 根本没看清是否有后患 。初听要腰斩 , 李白以为满腹锦绣文章就此断送 , 后听改判流放 , 说不上来该伤心呢 , 还是该侥幸?所以夜郎 , 是一个让李白心里五味俱全的地名 。他说不请是死里逃生了 , 还是去那里慢慢地死 , 甚至生不如死?
网络配图
在此之前 , 李白对夜郎不是一无所知的 , 也不是没有一点想像 。他想像中的夜郎纵然荒天野地 , 但也不乏苍凉的诗意 。他的一首很著名的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 遥有此寄》 , 就提到夜郎的:“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原是安慰被贬官远徙的好友王昌龄 , 表示无论天涯海角 , 我的思念都伴随头顶的一轮明月与你同在 。夜郎虽远 , 毕竟还有清风 , 还有月光 。现在想想 , 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唉 , 如今 , 自己落得比王昌龄还惨 , 也比他更需要安慰 。可谁能像自己安慰他那样来安慰自己呢?
走在通向夜郎的路上 , 李白心如死灰 , 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仰望明月 , 诗意全无 。远处 , 远处的远处 , 更远处的更远处 , 夜郎像噩梦一样等待着遭受灾难性打击的诗人 。这个词本身似乎就代表了世间的全部黑暗 。李白实在想不通 , 自己怎么也走了这条道了 。
其实 , 仍然有挂念李白的人 , 譬如杜甫 。杜甫有好几首诗 , 都是因为听说李白流放夜郎而写的 。有什么办法呢 , 诗人永远只能以写诗来安慰别的诗人 , 同时安慰被思念折磨的自己 。李白流放夜郎的坏消息 , 不知隔了多久才传入杜甫耳中 , 可他肯定是在当天晚上就做梦了 , 梦见李白了 。醒来后写下《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 ,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 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 , 路远不可测 。……”夜郎离李白很远了 , 他对李白的吉凶生死充满担忧 , 连梦中的相见都浸透了生离死别的痛苦 。“浮云终日行 ,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 情亲见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