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9月22日21时31分,迎“秋分”节气 。
秋分:平分秋色
作者丨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秋分时节,天气给人的感觉,两个字:爽、朗 。
爽、朗,一个是爽,天气感觉清爽了;一个是朗,天空感觉明朗了 。
于是,秋毫可以明察,秋水能够望穿 。
文章插图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被认为是昼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间点,是“平分秋色”之时 。但各地的温凉更迭大不相同 。
秋分时节,北方已不是新凉,而是轻寒 。而塞北秋分时已见初霜,“秋分前后有风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装” 。
文章插图
对于江南而言,通常是“冷至春分,热至秋分” 。南方往往依然暑热未消,还难以把每只秋老虎都关进笼子里 。人们把这时的闷热天气,称为“木犀蒸” 。闷热,都被说得如此文雅 。为什么叫做“木犀蒸”呢?
木犀,曾是桂树的俗称 。农历八月,雅称桂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 。清代《清嘉录》:“俗称岩桂为木犀,有早晚两种 。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在寒露节开者,曰晚桂 。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热 。言蒸郁而始花也 。”
在桂树即将开花的时候,常有一段时间像在锅里蒸的闷热天气,仿佛桂花是因闷热而开花 。所以这样的天气便被称为“木犀蒸” 。
文章插图
古人认为,秋分是一个分界 。
秋分之前暑有余热,所以秋燥还是温燥;秋分之后寒意渐浓,所以秋燥已是凉燥 。因此过了秋分,需要多吃清新、温润之物 。
《管子》: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 。《淮南子》:秋分蔈(biào,指草木零落)定而禾熟 。
也就是说,收成多寡,年景好坏,不再是悬念,在秋分时节基本都有了定论 。
吃下“定心丸”,人们便忙着收,忙着晒 。“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仓里才算粮” 。然后趁着秋高气爽,晒粮食、晒干菜,晒盐、晒鱼干儿等等 。
文章插图
从前,收割、晾晒、归仓之后,还有一个民间习俗,“送秋牛” 。
立春的时候是鞭春牛,劝耕 。秋分的时候,是黄纸或红纸上印着节气农事以及农夫耕田的图样,制成“秋牛图” 。送图的人,往往是民间最能说会唱之人 。他们在“送秋牛”的过程中,说秋耕事项以及各种吉祥话儿,劝说大家不贻误时令 。
这种习俗也被称为“说秋” 。而“说秋”说得好的人被称为“秋官” 。立春鞭春,秋分说秋,都是关于劝耕的习俗化的行为艺术 。
文章插图
秋分时节,虽然有了些许寒意,但我还是特别喜欢那句诗:“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夏天被热得昏沉沉的,也被热得特别烦躁 。秋分时的一丝轻寒,恰好让人舒畅,恰好给人一种唤醒感,气温体现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 。
但再凉一点,便有了草木枯萎的肃杀之气,所以希望这样的天气不要来去匆匆,“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
疏朗时节,快意秋分 。
文章插图
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不再打雷了 。古人认为,雷电乃龙所为 。春分雷乃发声,秋分雷始收声 。而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非常契合雷电的起止时间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蛰虫们并非完全封闭门户,而是把洞穴垒得结实一些,洞口开得再小一些,等到天寒再封堵洞口,“闲人免进”,安然过冬 。秋分三候“水始涸”,不是水体都干涸了,是说夏雨遗存的积水逐渐干涸 。秋季降水锐减,河流舒缓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气之美,便常在于水之静美 。
宋英杰趣解秋分三候
文章插图
秋分·诗词里的七种秋调
空山新雨,秋之清新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天凉好个秋出处和意思 天凉好个秋出处和意思简述
- 天凉好个秋下一句,望君多保重 天凉好个秋下一句
- 天凉好个秋下一句 天凉好个秋的后一句是啥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什么意思 却道天凉好个秋
- 天凉好个秋下一句怎么接 天凉好个秋下一句
-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思 却道天凉好个秋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