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盐商生活资金周转不灵可向朝廷借钱

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 , 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 。有钱的盐商们 , 当然要任性一把了 。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 , 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 , 笔墨纸等杂项又耗费七十两 。
本文摘自中国网 , 作者孔勇
两百多年前 , 一名因贪污罪被判入狱的清朝官员 , 面对铁窗 , 悔恨交加 , 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我是个坏人吗?我到底算不算个好人呢?可我小时候也是苦读圣贤书啊 。走到今天 , 十年寒窗风雨 , 好不容易才金榜题名 。走到今天 , 我不容易啊!为了圣上 , 为了朝廷 , 我辛辛苦苦当差 , 我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大清 。你说 , 我这点俸禄 , 还比不上盐商一趟行盐的银子 , 凭什么呀……我收过他们的银子吗?没有!我嫌他们的银子脏 , 嫌他们有铜臭味 。可惜了那些字画啊!放在我这里 , 总比放在那些不识字、只识阿堵物的土财主手里强得多吧 。
看过《大清盐商》电视剧的人 , 对这段自白当然不会陌生 , 它出自剧中的两淮盐运使卢德恭之口 。伴随着卢大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 , 可以知道他寒窗苦读数十年 , 一心想成为圣贤 , 怎料却变成了人人不耻的贪官污吏 。但卢大人仍然不服 , 因为相比那些盐商的暴利致富来说 , 自己这点小贪根本算不了什么 。最重要的是 , 晚节不保的卢大人仍然傲气十足 , 对没文化的盐商们狠狠嘲讽了一番 。
仅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到 , 卢大人时刻都在回避自己的贪污问题 , 并且试图把矛盾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那么 , 他说的对不对呢?大清盐商们过得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盐商与官员、盐商与皇帝之间存在着哪些复杂关系呢?要回答这些问题 , 仅是依靠剧本显然还不够 。好在《大清盐商》事出有据 , 并非凭空虚造 , 借着卢大人的话 , 回到历史的现场 , 不难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
【揭秘清代盐商生活资金周转不灵可向朝廷借钱】数盐商,有钱就是任性


清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的“盐业经营许可证”
盐 , 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食用物品 , 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 , 制盐、采盐、售盐都是由国家来操办 。但让堂堂一个国家去做买卖 , 听着总不是那么回事 , 所以采取的方式是商人去干 , 国家监管 , 美其名曰“官督商办” 。到了清朝 , 两淮地区盐业发达 , 获利丰厚 , 成了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 , 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 。有钱的盐商们 , 当然要任性一把了 。
早在雍正即位之初 , 就听人汇报说 , 那些盐商们的衣服房子极其奢华 , 吃饭的工具也非常精巧昂贵 , 每日里吃喝聚会 , 歌舞升平 , 金银珠宝多得数不过来 , 甚至连他们家人奴仆的生活也堪比官员 。这种风气尤其以淮扬盐商最为严重 , 所以下决心一定要严厉查处 。到了乾隆朝 , 此风非但没有改正 , 反而变本加厉 , 更加严重 。单从盐商们对他们上司的供应中就能看到 。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 , 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 , 笔墨纸等杂项又耗费七十两 。要知道 , 清代一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 , 保守来说也要两百多元 , 因此盐官们的日用开支均已过万 。长此以往 , 数量更为巨大 。这些花销 , 自然都来自有钱的盐商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