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遗嘱暗藏什么玄机?白帝城托孤的惊天阴谋( 六 )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 。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
NO4.董允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写道:侍中郭攸之、费伟、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创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苦无与德之言,则责莜之、讳、允等之但,以用其咎 。这位诸葛亮眼中贤臣的过允,也是蜀汉后期的主要重臣之一 。诸葛亮北伐时,后主刘禅还过分年轻,判断力不成熟,使以做事一向公正严明的董允,协助后主摒除奸邪、并升迁为传中,领虎资中郎将,统率亲卫兵 。郭攸之和费伟,性格较温和,故进谏纳言的工作,几乎全由董允负责,连后主刘禅都畏惧他三分 。蒋琬进驻汉中后,成都军政大事由费伟负责,董允成为费伟最好的助手 。刘禅宠爱宦官黄皓,黄皓陪慧反应灵敏常会卖弄小聪明,唯一治得了他的便是董允 。终董允之世,黄皓之地位不过黄门丞,发挥不了影响力 。董允,字休昭,系今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镇人 。董允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董和之子 。
公元227年,远离蜀汉首府成都的陕西汉中 。早春季节,刚刚升起的太阳还带着些微的寒意 。林木森森的郊外,一队队威武的士兵手执戈戟,精神抖擞,等待丞相诸葛亮下令,首出祁山北伐曹魏 。这时的诸葛亮还在军帐中沉吟着,头戴纶巾的他,轻轻地摇着鹅毛扇,脸上露出一丝忧虑的神色 。他想到缺乏经验喜好享乐的后主刘禅,总是不放心,此一去凶多吉少,刘禅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如有个三长两短,怎对得起先皇刘备的托孤之情?
诸葛亮是个心细谨慎之人,他早已把朝廷中的人事安排想好拟定 。于是掏出昨晚写就的《出师表》,郑重地交给等在营门外的特使,让他星夜驰回成都,呈奉刘禅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谕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并推荐了他认为能负责国家大事的贤人良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诸葛亮称赞的三人之一的董允,就是泸州人引以自豪的邻里同乡 。随着诸葛亮《出师表》的广为流传和影响,董允的声名也愈来愈大,愈来愈响亮 。
董允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 。鉴于其政绩显著,很多蜀汉官员甚至担任了益州刺史的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进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绝 。据说有一次刘禅采纳了一位官员的建议,悄悄地把整个分水镇划在董允的名下,作为他及其子子孙孙的享用之地 。听说此事之后,董允一面上书刘禅,坚决不受,一面骑着马不分昼夜赶回分水镇,烧掉地契,将分到的田土一一退回给乡民 。董允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分水乡民,他们至今都还在津津乐道地传说着这个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