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置静边州,安置不堪吐蕃人压迫请求内迁的党项人,以拓跋赤辞之孙拓跋守寂为右监门都督,并封西平公 。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爆发 。拓跋守寂带兵勤王,被提升为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 。而拓跋守寂的勤王,也开了党项拓跋氏“勤王”的先河 。日后,几代拓跋氏的优秀子孙在“勤王”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向前奔,占尽了便宜,出尽了风头 。
虽说在安史之乱中,拓跋家站稳了立场,坚定不移地跟着皇上走,表现的不错 。可是毕竟党项族是“异族”,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是绝对看不得“异族”们在一块扎堆的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代宗李豫听取郭子仪的意见,以左羽林大将军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为东山党项部(庆州在六盘山以东),拓跋朝光居银州(今陕西米脂县,李继迁、李自成都出生在这里)、夏州(今陕西靖边县),也就是今天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东南 。由于这里曾经是南北朝时期赫连勃勃大夏国的故地,又紧靠腾格里大沙漠,所以号为平夏党项部 。背井离乡的党项人从高山走到平原,从边疆走到内地,从青海走到四川,从四川走到甘肃,又从甘肃走到陕西 。终于,黄河母亲接纳了他们,一场改变了党项人命运的百年大迁徙,在陕西北部画上了句号 。
【唐玄宗为何安置不堪吐蕃人压迫的党项人?】时间到了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师长安,唐僖宗出逃成都,走上了唐玄宗的道路 。僖宗走了,路上碰到一个曾经怎么也看不上眼的人——凤翔节度使郑畋 。当时大唐自僖宗以下全都患上了“恐黄症”,可是郑畋却不是这么想的 。他想的做多的是怎样收复李氏的江山 。郑畋同志还是大唐的好同志的,虽然唐僖宗走了,但是却留给了他“东捍贼锋,西抚诸蕃,纠合临道,勉建大勋”的“便宜之计” 。凭着这个,郑畋也就成了长安西北唐军反抗大齐政权的核心人物 。而当郑畋传檄三军,起兵勤王的时候,一个蛰居西北的民族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也开始了一个王朝长达350年的风雨征程 。
- 诸葛恪悲剧惨死:孙峻为何要亲手杀了诸葛恪?
- 秦始皇陵有那么多宝贝为何2000年来无人敢盗
- 大明疑案:首富沈万三为何被族诛?
- 赖汉英作为太平天国主要领袖为何还能寿终正寝
- 为何说关羽和赵云是三国里狠毒的两大杀手
-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名字里为何都有车?
- 蒙恬自杀前为何说自己死有余辜?有自知之明?
- 完颜宗弼战术那么高明为何还是输给岳飞
- 解密:慈禧太后为何能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
- 鳌拜为何被擒并不是康熙厉害而是鳌拜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