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是啥意思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是啥意思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班门弄斧是啥意思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 (1)、班门弄斧,汉语成语,拼音是bān mén nòng fǔ,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
(2)、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是啥意思 班门弄斧成语故事】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在唐朝也有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