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趣味之最:末代状元刘春霖最终成为家教( 二 )


虽然刘春霖在仕途上的表现并不出众 , 但他的书法却深得世人推崇 。他的书法以小楷著名 , 娟秀端庄 , 流布甚广 , 有“大楷学颜(真卿) , 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 。而刘春霖为人正直 , 三次拒绝了日伪的招揽 , 并过着隐居生活 , 直到1944年去世 , 终年73岁 。
诚直敢谏的首科状元
谁是中国的第一个状元?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朝的孙伏伽 。孙伏伽是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 ,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首开进士科取士 , 孙伏伽为唐代第一科状元 , 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 。
在隋朝时 , 孙伏伽便已入朝当官 , 他在隋末担任京畿(今西安)万年县法曹 , 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 。唐朝建立后 , 孙伏伽积极为李渊献计献策 。武德元年(618年) , 孙伏伽上谏三事 , 大意是让李渊虚怀纳谏、选贤任能、雅正社会风气 。高祖亲览孙伏伽的奏折后大悦 , 下诏书说:“万年县法曹孙伏伽 , 至诚慷慨 , 词义恳切 , 指陈得失 , 无所回避……伏伽既怀谅直 , 宜处宪司 , 可治书侍御史 。仍颁示远近 , 知朕意焉 。”同时赐帛300匹 。当时军国多事 , 赋敛繁重 , 孙伏伽仍屡次奏请给百姓减免赋税 , 李渊均一一采纳 。
唐朝建立后 , 李渊曾命秦王李世民麾兵东进 , 鏖战数月 , 打败了黄河南北的王世充和窦建德 。李渊闻捷大喜 , 颁诏大赦天下 。但下诏不久 , 又命令严惩王世充和窦建德部下 , 要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 。孙伏伽闻悉 , 上表进谏 , 称既已大赦天下 , 就应讲信誉一视同仁 , 如果朝廷自己不讲信誉 , 而让天下人讲信誉 , 这怎么可能?李渊又采纳了他的意见 。孙伏伽在进谏时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赏罚之行 , 无贵贱亲疏 , 惟义所在 。”这句话记载于《新唐书》卷一百三《孙伏伽传》 。
到武德五年(622年) , 孙伏伽已是颇受器重的官员了 。但他一直以未有功名为憾 , 这一年唐朝政府举行首次科举考试 , 他参加了进士科的角逐 , 在30余名应试者中 , 一举夺魁 , 成为迄今可查考出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 。
唐太宗即位后 , 把孙伏伽提升为大理寺少卿 。贞观五年(631年) , 孙伏伽审理一起案件时失误 , 被罢免官职 。不过不久 , 李世民重新起用他为刑部郎中 , 继而再度出任大理寺少卿 , 后又升为大理寺的长官寺卿 。公元654年 , 孙伏伽因年老辞官 。这位首科状元诚直敢谏的作风 , 备受后人赞颂 。
七旬老翁毛遂自荐成状元
上千年的科举考试中 , 发生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儿 , 就连状元也有毛遂自荐而成的 , 这就是唐朝76岁的状元:尹枢 。他也成为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郎 。无独有偶 , 在尹枢中状元22年之后 , 其弟尹极也状元及第 。尹极中状元时年龄也偏大 , 和哥哥一样 , 尹极在状元及第后也选择归乡 。一门两状元 , 兄弟先后及第 。时人对阆州尹氏兄弟冠以“梧桐双凤” 。
据说尹枢以解元身份入京参加会试 , 40年的时间里多次应试 , 均未得中 。贞元七年(633年) , 朝廷开科取试 。此届主考官为礼部侍郎杜黄裳 。据《太平广记》记载:“贞元七年 , 杜黄裳知举 , 闻尹枢时名籍籍 , 乃微服访之 。”当时尹枢的名气在京城非常大 , 与很多文人有交集 。到了应试环节 , 尹枢以《珠还合浦赋》完成应试 。三场考毕 , 到了庭参环节 , 杜黄裳对众举子道:“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 , 怎么就没有人帮我一把?”应试者计五百余人 , 尹枢越众而出 , 帮杜黄裳写榜 。杜欣然授尹纸笔 , 尹提笔逐一题名 , 唱名 。自始至终 , 全场肃然 , 最后独缺状元 , 杜问:“写谁较好?”尹枢毫无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杜黄裳大吃一惊 , 然而细想 , 也非他莫属 。杜黄裳遂亲笔提其名 , 尹枢也因为这两次“毛遂自荐”博得进士头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