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说课稿(13)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 。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 , 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 , 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有了两张图的比较 , 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 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 , 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 , 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 。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 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 , 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 , 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 , 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 。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 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 , 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 。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 , 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
乌鸦喝水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经典 , 有趣的童话故事 , 通俗易懂 , 以“喝水”为线索 , 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 , 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 , 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 就能克服困难 。课文语言简洁 , 结构严谨 , 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
1、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 , 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 , 找到水不易 ,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 , 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 , 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 , 形近 , 音似 , 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
2、本文在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 , 我播放了一段乌鸦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动画 , 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体会到乌鸦的艰难处境 , 从而完成一种角色的转换 , 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 ,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能以第一人称的态度来学习课文 , 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 , 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参与课堂教学 。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 , 我在乌鸦找到水的画面中有意添加几块小石子 , 给学生一些暗示 , 也给学生的联想作一铺垫 。
3、本课设计的第二个实验点是如何充分挖掘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影、音结合优势及动画功能 ,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 , 我设计了一个瓶子的形状、装水的多少比较 , 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 。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会有一个难点 , 加入小石子后为什么乌鸦就能喝到水?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动画 , 相信学生看了动画以后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乌鸦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 。学生在背诵第二自然段时 , 我设计把乌鸦找石子喝到水的动画再重放一遍 ,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条理的梳理 , 提高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
4、在教学生字的时候 , 通过对课文中句子的讲解而渗透句不离词 , 词不离字 , 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生字 。
5、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 本次讲授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