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新学期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推荐度:
迎新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推荐度:
闹元宵手抄报内容
推荐度:
防溺水手抄报内容
推荐度: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内容
古代读书故事(一)
1、凿壁偷光
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 。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 。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 。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 。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
2、车胤囊萤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
3、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
现代名人读书法(二)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 。以下学习啦小编为您选择现代名人读书方法6例,介绍如下:
一、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 。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
二、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
三、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 。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 。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 。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 。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
四、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