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与公历换算对照表 农历阳历换算( 四 )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 。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 。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 。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 。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 。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当然说1月2日也是对的 。
农历的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开始都是在公元纪年的1月20日后至2月底之前 。如农历的正月初一可能是1月21日,也可能是2月20日;反之,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公元纪年的1月20日至2月底前 。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
阴大阳我上卦,遇有闰月年十......
阴历阳历怎么换算
公历和农历是如何换算的?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后一日叫做晦 。农历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后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并不在同一天 。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 。「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 。「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 。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