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的解读:博学”是讲做学问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审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慎思”,问过以后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 。“明辩”,不辩的话,则“博学”的东西就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 。“笃行”就是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
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 。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
文章插图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 。《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 。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 。博学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 。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要而做出新释 。
文章插图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 。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 。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 。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 。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 。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 。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 。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
文章插图
第一,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 。
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孙中山强调学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要把学生造就成新的欺负人民的新贵,这表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
【中山大学的校训议论文 中山大学的校训怎么解读】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独立的思考,分辨正确与谬误,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
- 中维都市美邻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 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名将庞德是怎么死的呢?
- 中年男人补肾的食物 男性能吃啥食物来补肾
- 大学的被褥 上大学被褥是学校发的吗
-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反帝反封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
- qq浏览器安全中心如何关闭 qq空间如何打开
-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意思 天不老情难绝的含义
- 自我介绍时缺点如何说 自我介绍中怎么说自己的缺点
- 中国哪里有种植香草荚 中国哪个地方有种植香草荚
- 面试中有哪些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 面试中有哪些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