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蒙灭金过程简介联蒙灭金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疲夏削宋:金国自取灭亡之道
嘉定元年(1208年)金章宗死后,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金国开始逐渐处于下风 。嘉定四年(1211年),金军主力盲目出击寻找蒙军主力决战,结果接连在野狐岭、会河堡两次会战中败北,主力野战部队损失惨重,一时之间两河地区兵力空虚,局势危如累卵 。
为避蒙军锋芒,嘉定七年(1214年)七月金国举朝南迁,将两河、山东地区拱手让给了蒙古人 。但事实上,当时蒙古人还不具备很强的攻城能力,金国还是可以把剩余兵力重点布防在几个最重要的城市,也可以有效防止蒙古人深入金境抄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金国还是有能力做到稳固防守 。但是放弃之后,不仅北逃的后路被切断,而且丢失数百里战略回旋空间,反而不利于金国的生存 。
但即使如此,倘若稳固经营关河(潼关—黄河)防线,也不失为持平之策 。南迁之后,金国大量增兵固守关河,蒙军反而对此束手无策 。眼见无法取得任何进展,嘉定十年(1217年),成吉思汗不得不留下木华黎经略汉地,自己则率领主力西征掠夺财富 。

联蒙灭金过程简介联蒙灭金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文章插图
虽然金国顶住了蒙古的攻势,但此时轻易放弃两河、山东的另一严重后果也开始显现出来:仅凭河南一地产出的粮食根本无法供养30万军队,金国陷入了严重缺粮的境地 。
【联蒙灭金过程简介联蒙灭金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金国主战派想到了“取偿于宋”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金国主战派盲目自信 。当金廷议论迁都之事时,直学士孙大鼎就说:“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金国已经今非昔比,恐怕难以与宋抗衡 。在这一点上,金国的主战派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
相对而言,主和派官员则要清醒的多 。嘉定十年(1217年)金廷议论南伐之事时,右司谏许古就指出宋人“且知北兵方强,将视我为屏蔽,虽时跳梁,计必不敢深入”,%20所以金国可以放心地全力对付蒙古 。而且在对宋开战后,升任平章政事的他也上书劝止攻宋以免使金国徒耗实力、腹背受敌 。
但金宣宗完颜珣与丞相术虎高琪等人一心主战,并极力打压主和派官员 。最后,金国以“岁币不至”为理由发动南侵,共计二十多万军队在两淮、京湖、四川三个方向对南宋发动了攻击 。
但这个所谓的理由是根本不成立的 。早在嘉定八年(1215年)金国就派王世安潜入淮南进行颠覆活动,意图谋取楚州 。此时他们就已经有了南侵的企图,即使两年后南宋恢复岁币,他们也可以找另一个理由发动南侵 。另外,《金史·食货志》明确记载金国南侵是因为“贪其淮南之储” 。
殊不知,南宋方面也有自己的难处 。金国南迁之后,就有史弥远、乔行简等人支持恢复中断数年的岁币,“宜姑与币,使得拒鞑” 。但此言论一出即遭到群臣反对,认为这是“召侮之端,致寇之本”,更有太学生痛斥这是卖国行为,要求将乔行简等人处斩,一时之间史弥远也没有办法 。
如果金国能象征性减免部分岁币,史弥远就可以以此为理由强行通过廷议,但无奈金国没有给史弥远说话的机会,更严重的是,金国南侵打破了宋廷以金为屏障的幻想,相关的争论也停止下来 。这时,南宋为了自己的存亡,不仅对入侵金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而且不断寻找机会深入河南抄略以迫使金军退兵 。另外,为了减轻国防压力,南宋还公开招纳有实力的山东忠义军,同时与西夏会师夹击秦、巩 。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七年 。金国不仅未能达到“取偿于宋”的目的,反而损失惨重:四川方向,在对蒙作战中有着出色战绩的名将完颜阿邻战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将黄掴阿鲁答被俘;而在两淮战区,时全更是“一军全没” 。正如《金史》所言:“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枢府武骑尽于南” 。虽然宋廷此时还保持着清醒,并没有对金国落井下石,但宋金联合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