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将堡垒置于城外:北宋军队进攻时无险可据

在南京,你可能也住在山上,不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 。
“龙盘虎踞”,横穿南京主城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事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孙吴,途经南京登临石头山时,对南京发出了这样的赞美之词 。钟山像龙一样盘曲,石头山像虎一样踞坐,“龙盘虎踞”的赞语在南京已经流传约一千八百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多数人仅仅知道龙盘虎踞,也随口能报出紫金山、狮子山、栖霞山、清凉山、牛首山等多个熟悉的山名,却说不清它们的起源和关联 。
南京市区的山脉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姚亦锋长年从事南京城市地理变迁的研究,他告诉现代快报《发现》周刊采访人员,南京城市范围内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我们通常说南京市区的山脉,指的是宁镇山脉的三条分支,这是因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而形成的 。
宁镇山脉自镇江向西延伸至南京,在南京市区东侧分为三支:北支有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等;南支有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等 。这南北两支分别围绕着南京市区的南、北边缘向西延伸,直到长江边上 。
中支则是自古被称为“龙盘虎踞”的一支,“龙头”是钟山,位于东郊,主峰海拔448.9米,是南京最高峰,而后也是向西延伸入城,依次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继而深入城中心,西接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等,直到“石头虎踞”石头山的峭壁处,横亘南京城区中部 。这条山脉从古至今对南京城市布局结构影响最大,只是因为岁月变迁和现代城市建设挖掘,如今我们早已看不到这一支山脉的全貌 。
六朝时期的宫城,都以两道山脉做屏障
那么,山脉对历史上的南京城市建设起着怎样的影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要从3万多年前的史前时期说起 。姚亦锋说,那时山还没有连成一体,在南京地域内,只有雨花台、鼓楼两座岛屿和紫金山一处山脉,其他地方都被古长江和其支流淹没 。而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秦淮河和金川河沿岸开始有原始村落 。
据考证,生活在北阴阳营遗址的南京人,已经能够经过鼓楼、北极阁去紫金山打猎,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南京人已经开始利用紫金山到鼓楼的山脉,这是他们的交通要道 。在辉煌的六朝时期,这些朝代就是依据自然山水环境来建城 。
姚亦锋说,孙权选址建都,正是看中了南京的山水格局 。在南京,紧贴长江南岸有自然山脉连绵延伸,即宁镇山脉伸入南京市区的北支,山体临江面是绝壁,而山南面是缓坡,军队人马可以顺坡登山,沿山脊线建立“白石垒”“幕府”等一系列军事要塞堡垒,绝对易守难攻 。形成一道紧贴长江南岸的自然山体城墙,是抵御北方入侵的防御天堑 。
宁镇山脉的另一支由钟山向西延伸的余脉,形成第二道连绵的自然山体城墙 。孙权选择这条山脉围合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设篱栅增强防护 。山峦连绵成半圆形围合,具有凝聚气韵之势,之后被称为“金陵王气” 。
而石头山,是这两条山脉的汇集点,而且控制着淮水入长江口,是南京的战略军事要地 。因为,临江为绝壁山势,山体起伏,形势极为险要,这个地理景观被赞誉为“虎踞” 。孙权还在石头山筑防御要塞,名叫“石头城”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亦锋说,从孙权定都南京到南朝灭亡,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有370多年 。在此期间,历代皇帝多次改建宫殿,扩大庙宇,但城池格局规模基本上仍沿旧制,都是依托钟山西延的九华山北极阁脉络,在原先山环水绕的地理小盆地之中,建立呈矩形的城池和宫城 。其中,孙吴的建业宫城在今天珠江路鱼市街一带,而东晋和宋、齐、梁、陈的都城建康在台城,中轴线位于太平北路以东总统府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