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周亚夫他们都从严治军结局为什么这么惨?

中国古来治军严整,岳飞最为有名 。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所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当然,岳飞自己的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不好女色,不收贿赂,不让儿子岳云报功劳,克己之极,以至于秦桧们要给他安罪名,都安不上 。但就是这么位刚正不阿的将军,风波亭被缢死了,三十九岁 。连秦桧都只能含糊回答韩世忠:罪名“莫须有” 。
再往前推,治军有名的,是汉朝周亚夫 。当年徐晃在樊城打败了关羽,曹操亲自来检阅,看了徐晃队伍严整,感叹有周亚夫之风 。这典故是当年周亚夫细柳迎君,见汉文帝来了也不开军营门,见了汉文帝还穿盔甲行军礼,以及著名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汉文帝为此大为满意 。之后汉景帝时,周亚夫身为太尉,平了吴楚七国之乱:其战术套路,也就是稳稳守御、料敌机先、后发制人,说到底,还是“治军严谨”这四字上头 。但最后,还是没让汉景帝满意,下狱死了 。
周亚夫之前,治军以吴起最有名 。这一点实在没争议:自古孙吴并称,都说吴起挟七万军,足以横扫天下 。在魏国守西河,让秦国吃尽苦头;到楚国没几下,让楚国冠于诸侯 。可是支持他那位楚王一死,他也立刻遭遇追杀 。虽然历来都称赞他怀抱王尸、中箭而死,让射他那几位也被株连间接报了仇,真是急中生智,但到底没能长久 。
明初治军严谨,以徐达为最,所以他老人家军功也是明初第一 。当然,结果也实在不算美妙 。徐达吃朱元璋所赐蒸鹅而死自然只是传说,但朱元璋不太希望他老人家活着,也是不必细表的了 。
治军严谨的诸位,听上去怎么都有些惨呢?
岳飞的问题,历来讨论完了:功高震主;似乎对宋高宗的立储问题有兴趣;坚持要直捣黄龙 。但背后关键,则是这一条:他治军严谨,岳家军简直成了他的私人武装,而性格又实在太拧了 。
周亚夫的问题,也跟性子拧分不开 。当日汉景帝本是有意让他——当时已经是丞相——辅佐自己儿子的,于是请周亚夫吃饭,不给他席子,不给他刀匕:这就是现在请你吃饭,不给椅子不给餐具了 。聪明圆滑的臣子,这时自然使手抓了也要面不改色吃下去,周亚夫耿直,一抬头看天子席上,有没有多余的餐具 。这就让汉景帝不高兴了,等周亚夫郁郁寡欢地走人,汉景帝还来了句“这么怏怏不快的人,不能辅佐少主啊” 。之后有个莫名其妙的指控,周亚夫就被解决了 。
另一个例子:
唐朝遭遇安史之乱,本来要完蛋了,得以中兴光复,全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功劳 。但这二位后来,命运相去甚远 。郭子仪七个儿子八个女婿,都挂靠了宫廷,都有京剧叫《满床笏》,家庭聚会都是驸马爷小王子什么的,完美人生 。李光弼的故事,少有人提了 。
话说李光弼,出了名的性子严肃,深沉刚毅,治军极为严厉 。当年他到太原遏制叛军,主事太原的御史崔众不肯交兵权,李光弼立刻捉了他要斩 。此时使者到来,宣旨封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一句话噎了回去:“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 。”就将崔众斩了 。所以他行军打仗自然了得,跟上头,尤其是那会儿天子左右二位大太监程元振和鱼朝恩,关系相当不好 。于是李光弼自镇临淮后,已经不敢入朝见驾了:怕的就是一离开自家军队,立刻被斩于庙堂 。之后朝廷屡次征召,他拥兵不敢朝,连手下的将领都看出问题来了,逐渐离心离德 。终于五十七岁上,李光弼忧愧而死 。
大概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
铁腕治军的诸位,性子多少有些拧,军营里磨出了一副横练筋骨的硬脾气 。而庙堂之上,最忌讳的就是硬,面对权臣和天子,就需要做出和柔媚顺的姿态来:这是周亚夫们的不幸 。而铁腕治军,又势必会产生“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事儿,军队成了你家的私人武装,那么,哪怕你懂得哄皇帝和权臣,人家又哪里能放心呢?末了,治军严谨,那是必须得罪人的,说不定还要杀鸡儆猴 。这一切都在隐隐约约得罪着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