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复国后范蠡为何不共享荣华富贵?

勾践早年德行不佳
白居易诗说“越国政初荒 , 越天旱不已” , 并非空穴来风 , 而是有《国语》、《吴越春秋》为佐证 , 比如《国语.越语》中勾践回忆自己的早年是:“先人就世 , 不穀即位 。
吾年既少 , 未有恒常 , 出则禽荒 , 入则酒荒……”;《吴越春秋》中说:“寡人不慎夭教 , 无德于民”、“孤不能承前君之制 , 修德自守”——大约范蠡心里清楚那个富贵时荒唐的君王才是勾践的本来面目 , 贫贱时的忍辱负重 , 只是‘非常态’而已 。
勾践有亲近小人 , 不敬大臣的举动
越语说勾践即位三年就想着伐吴 , 范蠡苦劝他说时机不成 , 然而勾践的反应是“王弗听”、“果兴师而伐吴 , 战于五湖 , 不胜 , 栖于会稽 。”又有记载 , 道勾践宠幸一位名叫石买的大夫(越绝书?) , 听信他的话而疏远范蠡 , 连文种也为忍不住为范蠡力争 。对于文种 , 勾践早年大约也是不够尊敬的 , 不然文种不会在他战败时指责他道:“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 然后乃求谋臣 , 无乃后乎?”
勾践骨子里刚愎自用 , 根本不听这一班贤臣的意见 , 等到打了败仗了 , 又拉得下脸皮来求他们为自己收拾残局 。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 , 文种是老实人 , 并不在意 , 但精明的范蠡则是暗记于心了 。
范蠡相信面相
这也许是后人看起来很荒唐的一点 , 但也是范蠡原话中顺理成章能推出来的一点 。他的全话是:“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 可与共患难 , 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我们不清楚在当时的面相家看来 , ‘长颈鸟喙’代表着什么 , 但一定是不够好的面相 。正如秦始皇是‘秦王为人 , 蜂准 , 长目 , 挚鸟膺 , 豺声 , 少恩而虎狼心 , 居约易出人下 , 得志亦轻食人 。’与勾践很有相似之处 , 且历史证明 , 他们后来的行事也同样刻薄寡恩——面相之说 , 今天看来当然无稽 , 但在古代迷信的氛围中 , 不仅范蠡尉缭会深信 , 就是勾践、嬴政本人也难免不去‘自我应验’ 。
勾践忘恩记仇
这一点没有直接证据 , 但可以从范蠡的话中猜出一点影子来 , 他向勾践辞别时说:“臣闻之 , 为人臣者 , 君忧臣劳 , 君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 , 臣所以不死者 , 为此事也 。今事已济矣 , 蠡请从会稽之罚 。”这话的隐义似乎是勾践将‘会稽之辱’归在一干‘人臣’身上 , 范蠡自己提出 , 就是要功过相抵 , 全身而退 。(下文中勾践还假惺惺地提出要和他‘分国’ , 实际上更不得了了 , 哪有人臣和君王平起平坐的道理 , 这完全是勾践疑心病发作的试探 。)
【越王勾践复国后范蠡为何不共享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