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二 )


文章插图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 。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 。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 。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
赏析二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 。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 。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 。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 。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 。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 。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 。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 。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周英)
赏析三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196-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 。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 。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曹操的《龟虽寿》和曹植的《白马篇》 。如果说《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壮士之歌"的话,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的形象 。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 。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 。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 。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 。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 。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