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解体”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 , 从而逐渐瓦解自然经济的过程 。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 商品经济已有相当发展 , 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对促使中国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 , 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 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加深分解 , 但始终有很大的局限性 。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在中国小农经济家庭内部 , 农业与手工业以及手工业各生产工序长期紧密结合着 。鸦片战争前 , 在农民家庭手工业中 , 棉纺织业占最主要的地位 。中国的小农经济是由植棉与纺纱即“棉与纺”的结合 , 纺纱与织布即“纺与织”的结合 , 以及农耕与纺织即“耕与织”的结合构成的 , 而这三者的分解 , 就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鸦片战争前 , 国内棉花已有不小的商品市场 , 亦有相当数量的印度棉花自广州进口 。除棉絮等其他用途外 , 在福建、广东、四川和云南等地出现了部分非植棉纺织户 , 他们购商品棉纺纱织布 。这表明“棉与纺”已部分分离 , 但在全国棉纺织农户中 , 仅占少数 。棉纱的商品量极低 , “纺与织”几乎全盘联结在小农家内的生产过程中 。鸦片战争后 , 特别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 , 由于洋纱洋布的进口 , 逐渐破坏了这种结合 。但在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 , 还只是一个序幕 。据估计 , 洋纱(包括少量国内产机纱)在1894年只占全国土布用纱总量的1/4,这些洋纱又集中行销在福建、广东等地 , 在植棉纺织区销售极少 。这些非植棉纺织户原来在“棉与纺”上已经分离 , 现在“纺与织”的分离 , 只是以商品纱来替代商品棉 。至于进口洋布(包括少量国内产机布)数量 , 估计仅占国内棉布消费总量的 1/7 , 并主销城镇 , 只是挤代了土布的部分商品布 , 一般尚未触动农家自给布 。所以对分解农村自然经济的意义不大 。
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 进口洋纱数量大增 , 同时 , 国内机器纺织业有了初步发展 。这一方面把棉区棉花大批吸纳上市 , 有利于割断“棉与纺”的结合 。另一方面 , 洋(机)纱楔入到小农棉纺织业主要阵地即植棉纺织户中 , 使土纱的生产迅速没落 。估计到1913年,洋(机)纱已占土布用纱总量的70%强 。这就在颇大程度上造成“纺与织”的分离 , 同时也造成“棉与纺”的分离 。这时洋(机)布也已大量销往农村 。估计1913年 , 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洋(机)布约占1/3强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两年 , 洋纱布进口锐减 , 农村土纱土布生产暂时回升 , 纱布生产的自给性重新抬头 。但1921年以后 , 国内机器棉纺织业(包括日本、英国在华纱厂)有了发展 , 其产品已代替进口洋纱布成为排挤农村土纱布的主力 , 再加上城镇上发展了手工布厂生产的改良土布 , 这就不仅排挤了农村生产的商品土布 , 也排挤着自给土布的生产 。估计在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 , 农村土布总产量较1840年削减了四成多 , 已占不到国内棉布总消费量的一半(这期间棉布总消费量有所增长) 。而在这剩余的土布生产中 , 使用机纱量达3/4以上,土纱量已不及1/4 。这说明,已有相当多的农户放弃了棉纺织业 , 因而不仅是“纺与织” , 在“耕与织”的结合上也已有颇大一部分分离了 。不过 , 原来中国农村生产的土布中约有半数是商品布 , 这时土布生产的大量削减 , 主要仍是压缩了商品土布,自给土布减少数量并不很大;残余的土纱生产也集中保留在植棉纺织户的自给布生产中 。从这方面说 , 小农经济的自给性生产还是很顽强的 , 三个结合的分离都还很不彻底 , 并且三个结合的状况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有些回复 。
- 自然经济解体是什么,“自然经济解体”是什么意思?
- 高一历史 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吗,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
- 自然经济解体是1952还是1956,封建自然经济瓦解的过程
-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解体,小农经济何时完全解体
- 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
- 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特点,自然经济解体过程
- 安罗高速是从哪到哪 安罗高速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安罗高速的建设历程
- 朱元璋心路历程由自信到自卑是什么影响的
- 微信群人数上限 微信发展历程
- 发展历程是啥意思 发展历程意思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