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名将丁汝昌为国捐躯,为何死后棺柩不得下葬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裹伤奋战,誓死不降,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
丁汝昌
1895年2月9日,经过10余日艰苦鏖战的清军海陆军官兵,已伤亡过半,弹药亦将用尽,北洋海军舰艇多被击沉击毁 。北洋海军中的洋人顾问英人马格录、美人浩威勾结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劝丁汝昌投降 。丁明确表示,不但拒绝投降,而且不可能在有生之时坐睹此事 。
2月11日,丁汝昌接到外援无望的探报,知大势已去,败局已无可挽回,便召集将领会议,令港中余舰突围,然而,却遭到抵制;又令炸毁镇远等舰,也无人应 。无奈,丁汝昌只好命营务处提调牛昶将提督印截角作废,以防有人盗印作降书,但牛未遵丁嘱 。
海战图
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丁汝昌为了保全军民的性命,乃于深夜愤而自杀,以身殉国,时年58岁 。
丁汝昌捐躯为国,宁死不降,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但腐朽的清政府却把丁汝昌作为战败的替罪羊,下令交刑部治罪 。丁汝昌殉国后,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以示戴罪,砖丘于其原籍村头不得下葬 。
丁汝昌
至宣统二年才给以昭雪 。后来,丁汝昌与魏夫人合葬于巢县青龙山侧小鸡山顶(今属无为县严桥乡梅山行政村) 。
【甲午战争名将丁汝昌为国捐躯,为何死后棺柩不得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