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纪念哪个人 寒食节纪念谁( 二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根据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春光明媚,草木葱郁的季节,也是人们春游(古称踏青)的好时节,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在古代也被称为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前后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节气 。因为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和物候的变化,古代劳动人民就用它们来安排农业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天风会放晴,指的是b”根据百岁老人的提问,“此时万物生长得干净明亮 。”所以叫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机 。所以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种树不如清明”的农业谚语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
但是,清明作为一个节日,不同于纯节气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和季节顺序的象征,而节日则包含一定的习俗和活动,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最重要的节日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 。大多数汉族人和一些少数民族在清明节扫墓 。
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带着食物、酒、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给亲人的坟墓献上食物,然后烧了纸钱,为坟墓培土,折些绿枝插在坟前,然后磕头拜,最后吃喝完毕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牧童指着杏花村 。”写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和悼念死去亲人的习俗仍然很流行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和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首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一到,气温回升,正是春耕播种的好季节 。所以有“瓜豆种在清明前后”的说法 。农业谚语“种树不如清明” 。后来随着清明和寒食的日子临近,寒食就是人们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地,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成为清明的习俗 。清明节,没有烟火,只有冷食 。
有一个关于冷食的传说:
据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她的儿子继承王位而杀死了王子,申生被迫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逃避天谴而流亡国外 。在流亡期间,重耳遭受了屈辱 。和他一起出去的朝臣大多陆续出去了 。只有几个忠诚的人一直跟着他 。其中一个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昏了过去 。为了救重耳,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了重耳 。十九年后,重耳回到中国,成为君主,也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
晋文公上台后,大大奖赏了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除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辩护 。晋文公突然想起了过去,感到内疚 。他马上派人要求介子推带朝廷受赏为官 。然而,几趟下来,介子推不动了 。晋文公不得不讨好 。然而,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动者的房子,他看到门是关闭的 。介子推不愿见他,早已背着母亲躲在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让他的侍卫去搜绵山,但是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了火烧山,三面放火,留一面,烧了介子就出来了 。晋文公下令提升火烧山 。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火被扑灭后,介子终究没有被推出来 。上山一看,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哭了一会儿 。然后他埋了尸体,发现介子推的后背被一棵柳树挡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