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定祀典的原因是什么?明朝嘉靖帝为什么要更定祀典

祭地和祭天一样,都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农业生产,后来成为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周礼》中“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成为历代地坛规制和祀典的理论基础 。汉武帝时,在汾河汇入黄河处建后土祠 。西汉末年又按阴阳方位在都城长安南郊和北郊分建祭祀天地之坛 。自此祭地之坛成为都城必不可少的建筑项目,由于历代对儒家经典解释不同,有时将天和地合在一起祭祀,有时分开祭祀 。
现存北京地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圜丘于钟山之阳、方丘于钟山之阴,实行天地分祀 。有一年祭祀前斋戒时遇到下雨,朱元璋感觉敬天地如敬父母,没有分开祭祀之理,于是改为合祀 。
【更定祀典的原因是什么?明朝嘉靖帝为什么要更定祀典】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后改北平为北京,迁都北京 。明成祖营建北京城时,以南京为蓝本,在京城正阳门外建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议郊祀典礼 。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在北郊择地另建方泽专以祭地,并在东郊建朝日坛、西郊建夕月坛 。这也是为明代的重要事件,史称“更定祀典” 。
嘉靖九年(1530年)5月,四郊坛兴工 。十一月定北郊之坛名地坛,此后方泽、地坛两名并存,祝文称方泽,公务称地坛 。嘉靖十年(1531年)4月,方泽坛工成 。坛正中铺纵横各六路黄琉璃砖,皇祇室以及方泽坛围墙覆绿琉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