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网是多少目 浮游动物( 二 )


卷尾水母、帆水母等 。还有气囊,是浮在海面上的,属于漂浮生物 。一般来说,浮游动物的种类(如桡足类、毛颚类、浮游端足类等 。)随深度增加(小于1000m),但数量随深度减少 。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气候变化引起的变化,如许多浮游动物(逆光或弱光)阴天栖息于上层,晴天迁徙至中、下层 。这是由光度变化引起的 。(2)繁殖引起的变化 。例如,一些浮游甲壳类动物到达生殖阶段,并上升到表面产卵 。(3)发育引起的变化在浮游动物中相当普遍 。比如幼鱼往往光照强,吃浮游植物,所以生活在上层,而成鱼吃其他动物,因为逆光或光照弱而迁徙到中下层 。④洋流引起的变化,如上升流,可将浮游动物从下层带到上层,从而改变垂直分布 。⑤食物引起的变化,如中低层的草食性浮游动物夜间浮到水面以浮游植物为食 。再比如中下层的肉食性毛颚类 。它们追逐食物,晚上和桡足类一起游到水面 。垂直分布的更大变化是由昼夜垂直运动引起的 。浮游动物,尤其是甲壳类动物,白天下降,晚上上升是相当普遍的 。但在每一种动物(如桡足类)中,并不是每一个物种都昼夜垂直运动,上下运动的幅度和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昼夜垂直运动,各水层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 。
一般夜间上层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所以傍晚是收集浮游动物的更佳时间 。一些稀有的深海物种只能在晚上采集 。光度的日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外部因素 。浮游动物通常栖息在最明亮的水层 。由于光度的昼夜变化,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运动 。除了光度之外,温度、盐度、食物等其他外界因素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昼夜垂直运动 。此外,昼夜垂直运动现象在生殖或非生殖阶段与幼虫或成虫阶段有明显的差异,可能受生殖、发育、代谢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在季节分布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纬度而变化 。北温带浮游植物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春季,因为此时光度增加,营养盐(氮、磷等无机盐)增加,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 。夏季,营养物质耗尽,食草性浮游动物大量进食,导致浮游植物数量急剧下降 。秋季,营养物质增加,浮游植物再次繁殖,导致另一个峰值略低于春季 。冬季,环境恶劣(尤其是温度过低)时,浮游植物再次减少 。这种一年内出现两个峰值的现象称为双循环 。此外,浮游植物的种类具有季节交替性 。比如夏季用甲藻代替硅藻,因为后者适合在高温贫营养季节大量繁殖 。北温带浮游动物的季节分布与浮游植物相似 。不同的是,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两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比浮游植物稍晚,因为植食性浮游动物必须有丰富的饵料才能大量繁殖 。
浮游动物也有种类的季节交替 。比如,因为毛颚类以桡足类为食,所以前者的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后者稍晚 。冷洋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一年只有一次繁殖高峰,称为单周期,出现在环境较好的温暖夏季 。其他季节光线太弱或消失(冬天完全黑暗),温度太低,浮游生物无法繁殖 。热带海洋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温度)一年四季变化不大,所以四季没有明显的区别 。在淡水区,浮游生物的季节分布在数量变化上与海洋浮游生物相似,但在种类变化上有很大不同 。如淡水浮游生物中占优势的绿藻、蓝藻、枝角类和轮虫等,往往出现在水温较高的暖季,尤其是夏季,而冬季的种类和数量贫乏和稀少,与海洋浮游生物一致 。由于水的粘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25℃时的粘度约为0℃时的1/2),淡水浮游生物在夏季容易下沉 。正因如此,许多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扩大体表面积来逐渐增加浮力,如淡水枝角类的头部,呈头盔状向前伸展 。这种形态的季节变化也见于硅藻的星状藻、金鱼藻和甲藻的轮虫 。生态价值生态意义硅藻和甲藻是陆架区生产者的优势种,其生产力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生产力的基础,部分甲藻可引起赤潮 。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和磷虾是永久性浮游生物,而腔肠动物、蛇和藤壶是临时性浮游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