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炒汇:明代商人冒死向外国走私铜钱

这不是一艘普通的商船 , 而是一艘明朝的走私船 , 那些铜钱是私自出口国外的钱币!走私铜钱?听说过走私金银珠宝、珍禽异兽 , 这艘船怎么会走私不起眼的铜钱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 铜钱走私出口 , 一方面是明朝政府禁止铜钱出口 , 才会有人走私犯禁;另一方面铜钱在海外各国的购买力要高于明朝国内 , 否则走私出去也会无利可图 。那么 , 明朝为何要禁止铜钱出口呢?其实说到“禁铜令” , 我们在第六篇中介绍过 , 从宋朝就已经开始了 , 当时规定禁止把铜料运送到国外 。这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铸造钱币的需要 。中国古代黄金、白银奇缺 , 本国又少有金银矿 , 所以用于铸造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铜 , 有时候甚至拿容易锈蚀的铁来充数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社会需要更多的货币参与流通 , 否则就会造成经济学所说的通货紧缩 , 交易受到限制 , 经济规模难以扩大 。所以中国古代各朝都非常重视铜钱的铸造 , 并不时向市场上投放新铸造的铜钱 , 满足经济的需要 。铸造铜钱就需要铜料 , 同宋朝以来中国繁荣的古代经济相比 , 中国境内的铜矿显然不算充裕 , 于是各朝各代都很珍视铜料 , 按照现代的话语 , 铜料关系到古代中国的金融稳定 。所以 , 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明清 , 中国多次颁布禁铜令 , 为的就是铸币需要 。然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古代中国对铜料很需要 , 需求带来高额利益 , 走私船队应该从海外各国采购铜料运输到中国 , 满足这种需要 , 以此牟利 , 才符合经济规律 。怎么走私船队反而向海外走私铜料和铜钱呢?答案是:海外各国更需要中国的铜料和铜钱!
大航海家郑和手下的翻译曾经写过一本《瀛涯胜览》 , 里面谈到:“爪哇国通用中国历代铜钱 , 旧港国亦使用中国铜钱 , 锡兰国尤喜中国铜钱 , 每将珠宝换易 。”其中爪哇国、旧港国位于今天的东南亚 , 锡兰国就是今天南亚的斯里兰卡 , 即郑和与锡兰山国之间的锡兰山之役的发生地 。这段记载说明 , 当时中国的铜钱在海外许多国家大量流通 。在当时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 , 它们在开展国内和国际贸易的时候 , 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信用的货币 , 能够顺利与别国做贸易 。假如自己铸币 , 需要掌控铜矿 , 或者至少有稳定的铜料来源;还需要有足够好的铸造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许多小国家来说 , 太高端了 。此外 , 铸币时还不能以劣质材料冒充好材料 , 破坏货币的信用 。
打铁锤要硬 , 炼钢火要猛;没有金刚钻 , 别揽瓷器活 。这些小国自己没办法铸币 , 如何解决货币问题呢?当然是拿来主义了 , 从信用好的国家直接进口货币!来自大明王朝的铜钱满足了这些海外诸国的货币需要 。明朝铸造的铜钱质量上乘 , 而且国家长期强盛 , 货币的信用有保障 , 对于海外的一些小国家来说 , 自己铸币还不如直接从明朝输入一些铜钱 , 作为本国流通货币来得容易 。而对于一些大的国家 , 比如当时东亚的日本和东南亚的越南 , 它们一方面输入了许多明朝铜钱 , 另一方面本国技术和铜料也有保障 , 所以曾经大批仿铸明朝的铜钱 , 和明朝的铜钱一道在市面上流通 , 供本国商贸人士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