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画龙点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 , 只是都没有眼睛 。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 。”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 。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 。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 。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 , 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
【四个字成语故事四年级 四个字成语故事】2、【成语】: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滥:失实的 , 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 , 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 , 处士逃 。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 , 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 , 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 , 便设法求见宣王 , 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 , 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 , 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 , 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 , 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
3、【成语】:画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 , 无中生有 。
【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 , 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
- 春节的风俗作文200字怎么写的 春节的风俗作文200字
- 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包饺子
- 犠衷趺炊?字怎么读拼音
- 爬山虎的作文200字到300字 爬山虎的作文
- 抖音流动文字怎么操作 抖音流动文字怎么操作视频
- 电脑版网易云字体怎么改大小 网易云字体怎么改大小
- 端午的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 游览长城的作文500字作文 游览长城的作文
-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
-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六年级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