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毁灭背后的历史:堂堂西夏王朝为何亡国?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又称党项羌,古羌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 。而且根据西夏国王自己的叙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创建的元魏(因为孝文帝搞汉化,把自己的姓该成了元,历史上也有人叫北魏为元魏)的后人 。
根据历史记载,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兴改革,改姓氏为元,后行汉化,遭到当时周围不少拓拔贵族的反对,于是很拓拔的贵族远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则西迁入居了关中一带,并跟当地的羌人逐渐生活在一起 。因此,西夏王国就有了复杂的民族成分――统治阶级的王族是鲜卑拓拔人,而广大的国民却是党项羌 。
这种少数民族征服统治多数民族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数量较少的鲜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区经过与汉民族的接触,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与周边多数民族相比具备更加优越的政治统治艺术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比如乞伏乾归创造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鲜卑慕容的吐谷浑等等,都是鲜卑人利用群羌建国的范例 。
西夏的建立,对当时中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西夏立国之国际周边环境实在是太恶劣――北方是日益强大的蒙古部落、东方是辽和金、南方是汉民族建立的宋帝国,后来还有西边的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政权 。在强敌环伺中,西夏以武立国,终不能长久,最终在对金对蒙古的战争中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力量 。蒙古部落崛起的初期,正是利用了西夏与金的矛盾,西夏与金的战争消耗了双方的实力,为日后蒙古的崛起打下了伏笔 。蒙古人自1205年开始,到1227年,用了整整22年的时间,先后经过5次战争,终于灭亡了西夏 。
1、公元1205年,铁木真带领蒙古骑兵向南进攻西夏 。攻克了西夏的重要军事基地――力吉里寨,并围攻落思城,蒙古人烧杀抢掠,把能带走的东西全带走了,包括人口与牲口、粮食,后来蒙古人尽兴而去,收获颇丰 。等蒙古人退兵之后,夏恒宗(李纯佑)下令重修各地被蒙古人毁坏的城池,下令民众要振作精神,抵御蒙古入侵,并把首都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 。
2、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翰难河河畔举行的蒙古人大会上,当选为蒙古老大,号成吉思,公元1207年秋天,铁木真借口夏国不交纳贡品,你纳钱粮,于是发动了第二次对西夏的战争 。攻占了西夏的边防军事重镇翰罗孩城 。但是蒙古人看到当时西夏的兵力还比较强盛,军容齐整,再加上屯兵5个月,粮草消耗很大,后勤接济出了问题 。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蒙古人于1208年主动撤退 。
3、公元1209年,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亲征,发动了第三次对西夏王国的军事入侵,蒙古大军出黑水城,强攻翰孩罗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儿子承祯为元帅,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双方死伤惨重,蒙古军经过苦战攻克了翰孩罗城,并且俘虏了西夏太傅西壁讹答(也有人叫“鲜卑讹答”,因为“西壁”与“鲜卑”音近)后,乘胜南进,直抵中兴府外围的的重要关隘――克夷门,蒙军初战不利,后趁夏军松懈之时,设计俘获夏军新统帅“嵬名令公”,蒙古军攻克了关隘,直接抵达中兴府 。蒙军引黄河水灌城,夏军死伤惨重,城墙都要坍塌了,夏王派使臣去金国求救,但是金国不予理睬,城危在旦夕,正巧这时候蒙古人自己修的引水堤坝也垮了,大水反而淹了自己,于是蒙军同意了夏王的投降申请,解围走人,临走的时候放了夏军的统帅嵬名令公,和太傅西壁讹答,夏王李安全献出自己的女儿求降战争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