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嫁妆,男女结婚彩礼嫁妆问题( 三 )


又如流传在重庆江北区三圣乡的一首哭嫁歌:“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爸呀我的妈,我在你奶根脚下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 。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 。明日就要离开你,不知他家是个啥,内心话向谁去表达?我的爸呀我的妈,我愿侍奉二老不愿嫁 。”
哭嫁歌朴实自然,情真意长,带着明显的三峡特色,也是三峡民风淳厚的表现 。如一首与兄嫂辞行的哭嫁歌中唱道:“我的哥呀我的嫂,一个柑子十二瓣,哥嫂妹妹要分散;一根竹子十二节,逢年过节要来接;一个鸡蛋没散黄,你家姊妹日子长;一口水缸三道箍,你我姊妹莫生疏 。”
除了待嫁姑娘哭,父母、兄弟姊妹以及亲朋好友亦有回唱 。一首母亲回唱的歌:“成人要出嫁,妈妈嘱咐几句话:一要孝公婆;二要敬丈夫;三要妯娌多和睦;四要心细贤,茶饭要均匀,火烛要小心,炒菜要洁净;五要起得早,堂前把地扫,贵客来到家,装烟又递茶;六要学裁剪,免得求人不方便,切莫贪玩多,日后穷了靠哪个 。”歌词就是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点点滴滴的叮咛与嘱咐 。
也有好友回唱的歌:“妹妹亲,姊妹亲,拣个石榴平半分,打开石榴十二格,隔三隔四不隔心 。”
哭嫁之风现已在大多数地方消失,只在重庆的黔江、石柱、秀山和湖北的巴东、长阳等土家族人生活的地方还可见到
有谁知道子孙桶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的?

各省嫁妆,男女结婚彩礼嫁妆问题

文章插图
子孙桶就是通常的红漆马桶,用给新娘陪嫁 。
在上海郊区,以前农家女结婚时,作为嫁妆,有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西是必须从娘家带的,像提桶(或有盖)、脚桶、马桶、高脚桶等 。
旧时农家的孕妇多是在家里分娩,婴孩出生后,就在高脚桶沐浴,故俗称其为“养囡桶”;而马桶,亦即掇马桶(无拎襻马桶),则被农家称之为“子孙桶” 。
旧时,当新娘子的嫁妆送去夫家时,这子孙桶里面一般要装一些红蛋、红枣、花生等,寓意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郊区也慢慢地普及抽水马桶,于是,传统的马桶就逐渐被淘汰了 。
扩展资料:
马桶作为便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更具象征性的意义,则是在于大半个中国,尤其是在东南各省的民间,非常普遍地把它作为结婚陪嫁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中国民俗学的民俗志文献,对于马桶作为陪嫁品的记录和描述很多,马桶在作为便溺之器以外、但又与便溺之器的功能密切相关的象征性意义 。
作为嫁妆的马桶,在婚礼上被作为重要的象征物,在发挥了它的作用之后,通常就被启用,成为普通的生活用具,亦即作为便溺之器为女主人所专用 。
在某些地方,马桶和妇女分娩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有些地方的嫁妆中,与“子孙桶”相配套的,还有“子孙凳”,它其实就是准备专门为产婆给新娘接生之际使用的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孙桶
参考资料:凤凰网—— 从前,新娘子是要带着马桶出嫁的
【各省嫁妆,男女结婚彩礼嫁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