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载:慈禧学识渊博
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不但深叹其政治手段之高超,而且会被其渊博的学识以及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的精湛造诣所折服 。
学识渊博 。曾侍从慈禧太后的德龄说,慈禧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可说的确是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 。曾为慈禧太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说她不但能作诗词,且出笔清新,非同凡响,颇得“大宗气派”;还能以文言写文章,“振笔疾书,洋洋千言不穷,斯真稀有之才……彼于古名家之诗文词,能滔滔背诵,如数家珍 。”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也说,她对文史、绘画都非常喜欢,据说6岁时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等文,“包括唐诗宋词,都能用满汉双文背诵 。”“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还具有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 。”
工于古体诗词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明确记述慈禧太后“工试帖诗”,从其所载的两首试帖诗来看,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很有意境 。
网络配图
慈禧亲书真迹反差大
然而,我们看到的一些慈禧太后亲书真迹,与上述书法、绘画却有极大反差 。
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前,她亲自起草将肃顺等人解任的密谕 。
【学识渊博?真实的?慈禧?太后文化素养并不太高】从这封密谕,我们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文化素养其实不高 。第一,字迹歪歪扭扭,看不出有任何书法功底,与世间所传慈禧太后御笔书法大字比,更有天壤之别 。第二,她的文字和文化基础并不好 。密谕共237个字,其中有错别字12个,达16处之多,而且语句多不通顺 。如“进成(城)后,在(再)传旨著恭亲王总理赞襄正(政)务,是(当)否,求兄弟著议”,23个字中有4个明显的错别字 。第三,她本人亦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故在密谕中有“求七兄弟(指奕譞)改写”之语 。
网络配图
4年后,同治四年(1865)三月底,慈禧太后的学养与书法也无多少提高 。与1861年的密谕比较后,我们发现,这一罢革奕訢上谕的字迹,同样写得歪歪扭扭,书写水平未见提高 。上谕不过226个字,有错别字13个 。在前一密谕中,她屡次将“权理朝政”错写为“权理朝正”、将“再行归政”错写为“再行归正” 。她也知道自己写得很差,所以“先作诏以待”,后发交文渊阁大学士倭仁、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等人,并说:“诏旨中多有别字及词句不通者,汝等为润饰之!”
世间流传多为代笔之作
笔者认为,世间流传的所谓慈禧太后书画真迹,至多为虽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实际由他人捉刀代笔的伪作 。有些甚至可能是这些伪作的现代仿制赝品,理由有五 。
第一,从书法与绘画的技能、技巧上分析 。在中国,书法、绘画都需要基本的技能技巧,故有“书画同源”之说 。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字书法未达精谙之妙,其绘画不大可能有精湛造诣 。第二,从慈禧太后书画的数量上分析 。《清稗类钞》称她“喜作大字,用丈余库腊笺,书‘龙’‘虎’‘松’‘鹤’等字,岁多至数百幅” 。这么大数量的书法作品,已届老年且身体并不强健的慈禧太后恐怕难以独自完成 。第三,从慈禧太后的身高体形以及撰书绘画所需付出的体力体能上分析 。卡尔说她1903年“见太后方持其如椽之笔,濒濡其毫端于一大砚台中 。既见墨色已浓淡得中,遂振笔疾书,一挥而就 。全字长可四英尺,作‘福’‘寿’等字样,笔力绝劲,不作一毫巾帼气” 。但从清宫保留下来的老照片来看,慈禧太后并不算高,1.60米左右 。
- 萝卜干如何腌好吃 腌制萝卜干的做法
- 离婚如何办 婚姻生活中的情感问题
- 臭豆子的制作方法 家庭自制臭豆子的办法
- 碧螺春茶叶的功效 碧螺春茶叶的作用
- 油炸糖糕的做法 油炸糖糕的做法简述
- 吃毛肚的坏处 吃毛肚的坏处有啥
- 李夫人是如何利用心理学牢牢抓住汉武帝的心
- 扁鹊提倡治未病指的是什么故里在哪里?
- 冷冻清蒸龙利鱼的做法 冷冻清蒸龙利鱼如何做
- 他水平不高却成没有悬念的状元秘诀竟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