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哀皇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汉和帝刘肇( 二 )


一场宫廷政变,眼看就要上演了 。

刘肇并不笨,随着年龄渐长,他慢慢地感觉到了窦太后对自己态度的变化,也觉察到了暗藏在窦宪等人眼中的仇恨 。
窦太后果真是我的生母吗?为什么窦宪舅舅看我时,目光中暗藏杀机?刘肇经常琢磨这些问题,却苦于没有答案 。
一些正直的朝臣不愿看到东汉就此覆亡,便偷偷地把窦氏家族密谋篡汉的消息告诉了刘肇 。
刘肇对窦宪等人早已心存疑虑,但得知他们要杀掉自己、篡夺皇位时,还是大吃一惊 。他想找个人商量一下,尽快拿出个对策,可朝中都是窦家的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有向他报信的司徒丁鸿等人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限制皇帝与大臣单独接触,刘肇没办法直接面见他们 。左思右想,刘肇决定寻求宦官郑众的帮助 。
网络配图
郑众服侍刘肇多年,对皇室忠心耿耿 。此人谨慎、机敏,很有心计,他早就看不惯窦太后及其兄弟的所作所为,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直不敢声张 。刘肇把自己的疑虑告诉郑众后,郑众劝刘肇及早下手,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并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
此时,窦宪正在镇守凉州 。为防窦宪得知京城有变后起兵叛乱,刘肇下旨让窦宪进京辅政,将他调回了洛阳 。同时,为了学习前朝皇帝对付外戚专权的经验,刘肇又密令皇兄刘庆借了一本《外戚传》,抓紧时间研读 。当一切准备停当,窦宪等人回到了京都 。
在抓捕窦宪的前夜,刘肇亲临北宫,命令司徒丁鸿派重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窦宪的亲信郭璜、邓叠等人,一夜之间清除了外围势力,避免他们与窦氏家族成员勾结 。次日,刘肇派人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其为冠军侯,并限令他与窦景等人回各自的封地 。
窦宪没想到,羽翼未丰的刘肇会跟他来这招,有点儿措手不及,但他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只好回到了封地 。之后,刘肇下令处死了郭璜等人 。他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而是等他们回到封地之后,下了一道诏书令其自杀 。
一场轰轰烈烈的夺权斗争,以刘肇大获全胜而告终 。那些企盼汉室脱离外戚专权的朝臣们松了一口气,他们盼望掌权后的刘肇能够励精图治,再现“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 。
此时,刘肇才14岁,看起来,他似乎还有很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一理想 。

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不动声色地从一帮大人手中夺回政权,刘肇的智商与胆识显然是不容置疑的 。
刘肇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之后,开始亲理政事 。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仍批阅奏章,不失为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 。
公元92年,东汉13个郡国土地干裂,大旱、蝗灾困扰着东汉王朝 。刘肇心急如焚,认为这是上天对东汉的惩罚,于是多次诏令理冤狱、薄赋役,并告诫各级官吏要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原因 。公元96年,蝗灾蔓延到了京城洛阳,刘肇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于是下诏:“蝗虫之灾,殆不虚生,万方之罪,在予一人 。”忧民之心,可见一斑 。
在选拔官吏方面,刘肇力争重用那些有才干的人,曾4次专门下诏纳贤 。
此外,刘肇十分注重德教风化,提倡以德治国 。居巢侯刘般死后,按照规定,应该由他的长子刘恺袭位,但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刘恺坚持将爵位让给弟弟刘宪,自己则逃往外地 。执政官认为刘恺此举不合法,上奏请示刘肇收回刘恺的封地 。刘肇没有批准,特许为刘恺保留封地,等他回来 。过了十几年,刘恺还是没有回来,执政官旧事重提,再次请求刘肇收回刘恺的封地 。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曰,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刘恺为了自己的兄弟而放弃爵位,证明他有一颗乐善之心,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善举 。若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收回刘恺的封地,恐怕不能助长礼让之风、成就宽宏的教化啊!”刘肇非常同意贾逵的见解,于是下诏:“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不仅同意刘恺的弟弟刘宪袭位,而且召回刘恺,封他为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