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的文化内涵 扫墓蕴含的传统文化

扫墓的文化内涵 扫墓蕴含的传统文化


清明扫墓不单单是一场祭祀活动,更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的体现 。
清明扫墓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宗法文明传承史的国家 。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和躯壳相分离,躯壳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 。为了得到自小哺育、养育和教育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祖辈、历代列祖的保佑,故人们往往用供品,十分虔诚地去向神主行礼 , 这种社会活动就是祭祀 。祭祀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我们知道,国史和国家文明史的传承 , 是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来完成的,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的、抽象的,且是无人情味的 。逢年过节特别是清明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才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 。清明时节对祖先“祭之以礼”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 。


清明扫墓是中国文化教化的重要形式 。清明祭祖活动是无形的心理感受活动和有形的礼仪行为活动相结合的礼仪形式 。我们对祖先的祭祀并非相信“灵魂不死”,而是一种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礼仪之举 。不仅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 , 而且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继承先人遗志,发扬光大其精神的积极举措 , 更具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 。正如冯友兰说的:“行祭礼并不是因为灵魂真正存在,只是祭祀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 。所以礼仪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谁都清楚 , 祭奠的酒馔、香烛,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领受了我们的情意和祭奠 。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礼仪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还有《礼记·祭法》:“祭者 , 所以追养继孝也 。”今天我们通过祭祀活动,营造祭祖敬宗,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贵,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欣欣向荣 。敬宗祭祖、缅怀先贤必将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 。
【扫墓的文化内涵 扫墓蕴含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