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清廷在客观上不能抵制鸦片的大量输入,也不能、无法防止白银的大量外流,但通过允许栽种罂粟、生产制造鸦片,却成功地抵制了洋烟的大肆输入,较为有效地防止了白银的外流……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后,洋药畅行全国,掠取了大量白银 。这时的清朝廷禁烟政策已破产,已无法奢谈禁烟,便想方设法防止白银外流,提倡弛禁鸦片种植,以土抵洋的观点便又在朝野上下,趁时而兴了 。
网络配图
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初四,上海的《申报》登载了《抑弛自种鸦片烟土禁论》的文章,提出了全面弛禁,广泛种植、生产鸦片,课取重税,以增加国库收入、限制吸食的主张 。指出:“鸦片烟土为祸甚烈,然果能尽弛其禁,其有益于国也亦甚多” 。
其一,“中国之人既已喜吸此物,反不如大弛其禁,纵民耕种,令其足供民间吸食,国家可以岁收税银,每年可减二千数百万出口之银,不归于印度而尽存于中国,为计岂不美乎?”其二,“重增其税,使其价日昂,不但贫民无计吸食,即富人之吸食既多,亦将吝惜而不能畅所欲为,是不禁而自禁矣,未必非化国富民之一道也 。”今天看来,这种观点只是一厢情愿的纸上空谈,因为弛禁后的百余年,中国鸦片之祸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越演越烈矣 。
然而,弛禁鸦片却是当时的主要呼声 。一向以禁烟著称的林则徐,此时也赞同允许内地种植、生产鸦片 。他所反对的只是吸食洋烟而不喜欢土烟 。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林则徐表示“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 。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杨国桢:《林则徐传》第433页)
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同治十三年(1874)也奏请弛禁,以抵制洋烟的涌入 。他指出,“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贩洋烟,即不能禁华民之不食洋烟”,而禁止内地各省种烟,势必使洋烟四处贩卖,掠取厚利 。因此,应“暂弛各省罂粟之禁,而加重洋药之税厘,使外洋烟土既无厚利,自不进口”,这样“不但夺洋商利权,并可增加税项” 。如果外洋烟土不来,再严禁鸦片,也容易办到了 。李鸿章官高权重,所提出的主张又冠冕堂皇,似乎切实可行,因此影响很大,以至于弛禁的主张左右了政局,弛禁终于被清廷允许了 。
网络配图
罂粟虽然原产于阿拉伯,但传入中国时间很久,中国内地亦有不少省份私自小规模地种植 。至此,在弛禁的呼声和官员的默许、鼓励下,罂粟的种植迅速发展,全国各行省在都种植罂粟,清廷对土烟收税,但较洋烟税率为低,从而鼓励了土烟生产,光绪十一年(1885),清廷规定洋烟每百斤收税银86两,而对土药征收60两 。
同种植粮食等农作物相比,种植罂粟、生产鸦片的比较效益高得多,受利益驱动,贫穷无靠的农民纷纷改种大烟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无论是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还是长城内外,漠北滇南,罂粟花到处开放,摇曳生姿 。
据记载,“自咸、同以后,烟禁已宽,各省种植罂粟者,连纤接畛,农家习以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听之 。”土烟生产的数量1866年约为5万箱,1870年已达到7万箱,已超过了进口洋烟的数量 。至19世纪80年代,国产烟土的总量已是进口烟土的二至四倍 。到了20世纪初,中国自己生产的鸦片又有很大发展 。
当时,国产烟土以云贵川等地区较为著名,云南紧靠印度,接受了印度的生产、加工制造技术,自然、气候环境又相似,因此烟土口味、质量也较好 。晚清著名外交大臣郭松焘指出:“由印度传至云南而南土兴矣,辗转传至四川有川土,又传至甘肃而有西土;由是而贵州,由是而至陕西、山西 。”其实,在咸丰、同治年间以后,印度的鸦片生产、加工制造技术,已经随洋烟传到了清朝的18个行省,全国各地区的鸦片生产、加工制造都有了空前的提高 。
- 吕布是个糊涂人?吕布为何答应和叛逆袁术联姻
- 哀牢古国人口50多万,为何离奇灭亡不知所踪?
- 黄帝的曾孙子帝喾为何三次喜当爹来获得子嗣
- 崇祯皇帝为何在殉国前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
- 唐史真相,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何不杀李世民
- 上官婉儿为何不记武则天灭族之仇?有何隐情
- 唐高宗为何把武则天立为皇后?她是如何当上皇后
- 揭秘:兵权在握的曾国藩为何不造反
- 朱元璋黄巢为何都爱以菊花自比?本性狠毒阴柔
- 道家为何不食五谷 道家为何不食五谷j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