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常遇春二人跟随朱元璋数十载,分别列于明朝开国功臣的一、二名 。历史上对于这二人的英雄事迹流传甚多,据了解,徐达用兵如神,多有谋略,常遇春骁勇善战,仿佛生于沙场 。两人都被封王,但结局却大有不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杀戮,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却常常杀降,即杀掉投降过来的士兵 。后世对他的这一行为颇有微辞,古有云“杀降不详” 。继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儿子常茂死于龙州,二儿子常升在朱棣靖难之时战死沙场,三儿子常森也不知所踪,常遇春戎马一生,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死于归途,其子孙也未能享受到开国功臣该享受的荣誉 。
与常遇春恰恰相反,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还足智多谋,善于学习,懂得采纳不同意见,拥有大局观 。徐达不仅得到朱元璋的重赏,富贵一生,其子孙后代也在徐达的庇荫下,享受了无上的荣耀 。史载,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并世代沿袭;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靖难之变时暗助朱棣,为建文帝所杀,后代世袭定国公;长女后来也成了明成祖皇后 。
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 。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 。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命运不同】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 。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 。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 。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 。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 。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 。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
常遇春是什么民族
关于常遇春民族之争,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常遇春为汉族人,一是说常遇春为回族人 。北方回族认为常遇春是回族人,并且将他的英雄事迹编入到了回族英雄谱中 。为何会出现这一说法,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常遇春属于穆斯林后代,在当地家谱中,有相关的证明说常遇春家人为回族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说法,后来根据考察,常遇春后代遍布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根据调查,他们大多数都不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常遇春是回族人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 。
常遇春是汉族人这一观点的呼声较高,根据常遇春和祖籍和出生地进行推测得出,常遇春生活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汉族人聚集地,所以常遇春为汉族人 。根据《明史》记载,常遇春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作风,都与汉族人相同,完全看不出有回族的印记,在《明史》中记录了常遇春的故事,明史讲述的是汉族人的故事,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就会给予标志说明,所以这也为证明常遇春是汉族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常遇春的妻子蓝氏为汉族人,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通婚这一观点在当时还不被人所接受 。除此之外,常遇春去世后,他的葬礼是按汉族的丧葬习俗来举行的 。如果常遇春信仰回族,那么他的葬礼应该会遵从回族的风俗而举办 。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常遇春的老婆杀掉煮成一锅汤?
- 明朝大将常遇春军中暴毙的真相是什么
- 解密关羽为何看不起同为五虎将的老将黄忠
- 武则天和杨玉环同为的第一夫人谁更有能耐呢?
- 同为皇后,王政君和窦漪房是什么关系?
- 徐达常遇春同为明朝开国功臣为何命运不同
- 揭秘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军中暴毙的真相
- 徐达和常遇春关系怎么样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 明朝大将常茂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 汉景帝诸子 同为汉景帝之子,刘荣和刘德谁的结局更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