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曹操百万大军吕布为何血溅白门楼?( 三 )


那时曹操认为:吕布“得一州”后 , 攻鄄城不下就退驻濮阳 , 而不是据东平并断亢父、泰山之道 , 乘险邀击其军 , “吾知其无能为也 。”吕布确实可以像曹操所说的那样更积极主动地截断曹军归路 , 但他也有后顾之忧:其一是夏侯惇、荀彧等仍据守兖州三城 , 其二是袁绍作为曹操盟友 , 可以从冀州向兖州东郡发动进攻 。此后吕布在兖州之战中并未力争主动权 。他未能持续向鄄城、范、东阿进击 , 以求将曹操从兖州逐出 。而曹操尽管在兴平元年进攻濮阳时遇到挫败 , 但次年他继续对吕布方面取攻势 , 并在巨野、定陶等地获得一定胜利 。
决定兖州之战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粮草问题 。对这一问题 , 吕布既未能在兖州本地解决 , 又未能从外部(如徐州陶谦、扬州袁术处)获得帮助 。那时曹操也曾面临这一严峻问题 。兴平二年夏的麦收时节也是双方争夺粮食的关键时候 。当时荀反对曹操先取徐州(陶谦已去世)的想法 , 他提出的理由之一是“今东方皆以收麦 , 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他并向曹操献计:“宜急分讨陈宫 , 使虏不得西顾 , 乘其间而收熟麦 , 约食禾畜谷 , 以资一举 , 则吕布不足破也” 。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 。不过 , 吕布、陈宫并未像荀设想的那样“不得西顾” , 而是曾经试图在麦收之时向曹操进攻 , 但被曹操伏兵所败 。这样曹操得以“大收麦” 。吕布兖州之败 , 与其部缺乏粮草不无关系 , 而这又与“麦收之战”的胜负有关联 。
曹操此后乘胜扩大战果 , 并攻占了他以前未能占领的定陶 。此后他分兵取兖州各县 。吕布在居于下风时不能坚守以待变 , 而是选择撤往徐州 , 仅张超留下来独守雍丘(这或表明吕布、张邈等还不愿彻底放弃兖州) 。而曹操经数月围攻后攻克该城 , 这样吕布就彻底丧失重返兖州之望 。兖州之战期间 , 吕布在外交上也不成功 。他在“伐交”方面———阻止袁绍支援曹操———无所作为 , 在争取外援上也不成功 。本来他应该设法与陶谦联系 , 获得徐州方面的援助 ,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他较为孤立的状态 。后来刘备接掌徐州后 , 虽然陈登等为其转求袁绍支持 , 但刘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援助吕布 。此外 , 袁术在初平四年也曾被曹操大败 , 因此他应该也会想借机向曹操复仇 。然而吕布在此役中实际上未能获得任何外部援助 , 这说明他在外交上没有取得成功 。
吕布在建安元年占据徐州后 , 西有曹操 , 南有袁术 , 近有刘备在肘腋之下 。此时他应慎重考虑三大问题:一是巩固根据地徐州问题 , 二是规划扩张方向问题 , 三是选择盟友问题 。第三个问题 , 也就是盟友选择的问题 , 是与前两个问题相联系的 。
陶谦去世后 , 刘备在麋竺、陈登等人支持下领徐州 , 并一改陶谦与曹操、袁绍为敌的政策 , 争取袁、曹两方的支持 。这样 , 原来陶谦的一些部属比如下邳守将曹豹等可能会内心不满(或因曹操在徐州多所屠戮) , 而借居于徐州且与刘备以前并无交往的吕布也会增加疑虑 。此时吕布抓住刘备与袁术交战的机会 , 在不满于张飞杀曹豹的许耽等人接应下攻占下邳 。吕布夺得下邳 , 并不等于站稳于徐州 。首先 , 刘备势力并未被消灭 , 当时还据有广陵等地;其次 , 徐州部分拥护刘备的人士(比如陈登等)未必会改变对吕布的敌意 。因此 , 吕布要巩固徐州 , 还是应该驱离或除掉刘备 。但当刘备在广陵“饥饿困路叔 , 吏士大小自相啖食”因而迫不得已向吕布求和时 , 吕布并未坐视其亡或借机消灭他 , 相反却应允了 。他让刘备屯小沛 , 想借其力一起对付袁术等 。当然 , 这一连和应以刘备承认吕布占领徐州为条件 , 而广陵郡等也归属吕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