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最不能被人理解的就是蜀吴之间的关系,赤壁之战两国结盟,可东吴结盟后立马又毁约,趁刘备攻打汉中,关羽打樊城的时候,东吴偷袭荆州,刘备一怒之下出兵攻打吴国,吴国立马跟魏国称臣,刘备兵败吴国之后,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也谨遵先帝遗愿辅佐刘禅 。按理说,关羽、刘备之死都和东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葛亮对吴国应该怀有深仇大恨才对,然而不久之后,诸葛亮为何又同吴国签订和约?
网络配图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为建兴元年(公元223) 。在完成了登基、册封皇后等一系列程序性的事项以后,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吴国,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 。孙权也遣使回访,以表明两国的亲善友好 。所有人都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蜀汉国实际掌握权力的是诸葛亮 。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让刘禅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刘禅也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三国志》也是在《后主传》和《诸葛亮传》当中同时记载了这件事情 。本来,刘备在上一年的十月已经和吴国签订了和约,至此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诸葛亮为什么要和东吴人重新签订和约呢?
封建社会,皇帝死了要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不管他的这个儿子是个英才还是一个窝囊废,都必须如此,这就是所谓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宗法制度 。但有一个问题,老子的那个位子儿子可以继承,老子的政策和所用的人儿子不一定一成不变全部“继承”过来 。尽管嘴上说得是所有的都不能改变,但实际上一成不变的事情是少有的,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所以说,当一国换了国君,新的国君上任,有些事情是需要重新确认一下的,以便表明新国君的政策动向 。
按理说,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应该是国君行为,但蜀国情况特殊,权力都在诸葛亮手中,所以,除了以刘禅的名义,还要有诸葛亮的态度 。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传才都记载了这件事情 。这也是诸葛亮这个新执政需要重新确认的事情,也是让吴国人明白,蜀国人的这一决策没有变 。当然,这儿说的是确认,是因为刘备在世时就已经建立了这种关系,诸葛亮只是表明一下态度而已 。
网络配图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有设想,要想夺取中原恢复汉室,要在刘备取得西川后,兵分两路,一路出秦川,一路出宛洛 。关羽丢了荆州以后,宛洛这一路显然是走不通了,诸葛亮就是对这一战略思路的调整 。本来,刘备是想继续走这一路的,所以他才会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执意要东征伐吴 。诸葛亮虽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但他是反对派却是毫无疑问 。
伐吴失败后,诸葛亮有句话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劝阻主上,使他放弃东征的决定 。”刘备一死,诸葛亮彻底放弃了宛洛一路,专心致志地北出秦川 。但是,率军北伐首先要解除后顾之忧,这个“忧”就是平定南方和和好东吴 。纵观诸葛亮执政时期,东部始终都没有战事发生 。当诸葛亮放弃了东线以后,荆州地区虽然还是有战事发生,有时候打得还很热闹,但那只是在魏、吴两国之间进行,并不干蜀国什么事 。即便是在诸葛亮死后,他的继任者也没有和东吴发生大的战事,这就说明,这项政策已经成为蜀汉国的上下共识 。
刘备的这个蜀汉国的地盘,是从同宗兄弟刘璋手中夺来的,而帮助他夺取西川的骨干成员大多是荆州人士,这样一来,刘备的蜀汉国在表面看似一致的情况下,内部却是分成了好多利益集团 。现在一般把他们分为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 。刘备在世的时候,他可以靠着自己的威望摆平各方面的关系 。刘备是皇室之后,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厉害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人吃这一套 。另外,刘备当过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和荆州刺史,不管是他人给的还是自封的,都说明了这个人的经历不凡 。原来的主子刘璋都投降了,其他人还能怎么样?但刘备一死情况就不同了,刘禅少嫩不更事,诸葛亮出道晚,当地人不一定服气他 。所以在刘备死后不久,益州的大姓雍闿就造反了,牂牁(zangke)太守朱褒也造反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蜀国主动和吴国再续签约,因为蜀国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
- 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老当益壮的蜀汉三老将!
- 揭秘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名相诸葛亮的远亲
- 三国密史:长远来看诸葛亮斩马谡是否明智
- 秘史:大清孝庄皇太后为什么死后36年不下葬?
- 刘协将皇位让给曹丕之后为什么他没有投靠刘备呢
- 三国第一谋士刘巴: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奇人
- 为成功阻挡刘备借荆州周瑜都用了什么样的计谋
-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 三国中的貂蝉在董卓死后去了那里 三国中在董卓死后貂蝉去了哪里
- 考成法改革对明朝如此有利,为何张居正死后会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