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满汉全席是什么样的?其又是什么样的

【清朝的满汉全席是什么样的?其又是什么样的】提起“满汉全席” , 可是家喻户晓 。虽说很少有人亲自品尝过 , 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 , 早已经传得活灵活现了 。传统相声有一段很吃功夫的“惯口儿”《报菜名》 , 把满汉全席的菜谱一五一十地抖了出来 。香港电影也有一部《满汉全席》 , 将中国烹饪的精华描绘得神乎其神 。
其实 , 著名的“满汉全席”并非源于宫廷 , 而是江南的“官场菜” 。从现有史料推断 , 满汉全席应源于扬州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 , 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 , 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 , 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 , 扒、炸、炒、熘、烧等兼备 。满汉全席 , 分为六宴 , 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 。汇集满汉众多名馔 , 择取时鲜海味 , 搜寻山珍异兽 。全席计有冷荤热肴196品 , 点心茶食124品 , 计肴馔230品 。满汉全席以北京、山东、江浙菜为主点 。闽粤等地的菜肴也首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 。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 , 12道福建菜 , 12道广东菜 。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 , 12道北京菜 , 30道山东菜 。这些琳琅满目的菜肴 , 须在3天内吃完 。可惜 , 当时川菜尚未流行 。如果加入川菜 , 满汉全席将锦上添花 。
康熙年间 , 曾三次举办几千人参加的“千叟宴” , 都是分满汉两次入宴 , 可见 , 最早宫廷内开设满汉全席是按照民族不同、分开款待的 。
据《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记载 , 康熙以后 , 光禄寺承办的满席分六等:一等满席 , 每桌价银八两 , 一般用于帝后死后的随筵 。二等席 , 每桌价银七两二钱三分四厘 , 一般用于皇贵妃死后的随筵 。三等席 , 每桌价银五两四钱四分 , 一般用于贵妃、以及普通嫔妃死后的随筵 。四等席 , 每桌价银四两四钱三分 , 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贺筵宴 , 皇帝大婚、大军凯旋、公主和郡主成婚等各种筵宴 , 以及贵人死后的随筵等 。
五等席 , 每桌价银三两三钱三分 , 主要用于筵宴朝鲜进贡的正、副使臣 , 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贡使 , 除夕赐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馔宴 。六等席 , 每桌价银二两二钱六分 , 主要用于赐宴经筵讲书 , 衍圣公来朝 , 越南、琉球、暹罗、缅甸、苏禄、南掌等国来使 。
光禄寺承办的汉席 , 则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类 , 主要用于临雍宴文武会试考官出闱宴 , 实录、会典等书开馆编纂日及告成日赐宴等 。其中 , 主考和知、贡举等官用一等席 , 每桌内馔鹅、鱼、鸡、鸭、猪等二十三碗 , 果食八碗 , 蒸食三碗 , 蔬食四碗 。同考官、监试御史、提调官等用二等席 , 每桌内馔鱼、鸡、鸭、猪等二十碗 , 果食蔬食等均与一等席同 。内帘、外帘、收掌四所及礼部、光禄寺、鸿胪寺、太医院等各执事官均用三等席 , 每桌内馔鱼、鸡、猪等十五碗 , 果食蔬食等与一等席同 。
文进士的恩荣宴、武进士的会武宴 , 主席大臣、读卷执事各官用上席 , 上席又分高、矮桌 。高桌设宝装一座 , 用面二斤八两 , 宝装花一攒 , 内馔九碗 , 果食五盘 , 蒸食七盘 , 蔬菜四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