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贯通的意思 融会贯通哪个字错了

读书,除了要选择读什么书之外,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就是读书的方法 。

真正的读书,没有只读一遍的 。

我一生以教书为业,也乐于与人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

今天就与大家谈谈读书的方法 。

1 这本书我真的读过吗?

我念的是哲学,属于人文学科;凡是人文学科,都会互相呼应,犹如大家常说的“文史哲不分家” 。

于是,任何一本人文方面的著作,都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可以与我的兴趣拉上关系 。久而久之,书架上堆满了一些不知何年何月才会伸手取阅的书 。

常常有这种经验:

即使有些书曾经翻过,并且画下重点,写上眉批,但是隔几年之后再看时,却觉得毫无印象,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翻过此书 。

原来人的记忆容量十分有限,稍不注意,它就汰旧换新,以致忘记的总比记得的要多得多 。

既然如此,念书必须讲求方法,否则无济于事 。

2 一种特别的读书方法

怎样探究有效的读书方法呢?不妨以较为机械的学习外文为例 。

我年轻时念英文,原来也像一般中学生,背了所有的语法与习语,遇到句子照样弄不清楚作者的意思 。

一直到大三暑假,我有机会翻译一本宗教哲学的书,这才彻底提升了英文水平 。

当时,我每日工作八个小时,只能进行两千字左右,辛苦之至 。

原来以为自己看懂的意思,改写为中文之后,就是念不通顺,其中道理更是模糊难辨 。

怎么办呢?

我就取出一大张白纸,把完整的句子抄在上面,详细分析语法结构、主句从句、语气转折、基本观点,非要完全弄明白不可 。

如此奋斗了两个月,译成了十万字,收获极大,从此不再惧怕英文,甚至感受到由英文学习知识的乐趣 。

如果翻译也算是一种读书方法,那么它所代表的自然是“精读”了 。

的确,泛泛地念一本书,不如不念,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养成坏习惯,就是做事不够认真 。

我念外文书时,向来是采取精读的方法,所以选书就十分重要了 。我学西方哲学的目的是获得正确的理解,那么选择标准材料去念,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

3 读书治学犹如金字塔

但是,焦点转向中国哲学时,我发现以往的经验就不够了 。

因为研究自己的文化传统,光靠精读几本代表作是不够的 。

胡适先生曾说过:“为学应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

所谓广大,其实是指国学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思想等方面的材料;

至于高,则是专就个人的见解来说了 。如何才算高?

首先,要融会贯通 。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透过书本,整合一切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即所谓“六经皆我注脚” 。

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只能像是两脚书橱,搬弄一些古典资料,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学而已 。

其次,还须推陈出新 。

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从念古书,明白日新又新的道理,其中需要个人的体会以及创见,能够即事说理,为平凡的人生指出深刻的意义 。

一旦确定个人立场,接着就须参与讨论,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

4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不过,真正的见解未必都能找到合宜的批评者 。

辛弃疾有词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他居然认为:古人看不到他的“狂”,反而是一大遗憾 。

人有学问及心得,必然珍惜之至,然而知音难寻,徒呼负负 。辛氏的狂,如果只是意气嚣傲,目无古人,则后代不妨有人更狂过于他 。

他的狂,如果是由读书而彻悟某项千古不易之理,然后相信“圣人复起,必从吾言”,那就值得注意了 。

谈读书方法,我们需要明白:方法不是万灵丹,不可能普遍适用于一切地方 。

但就人文方面的书而言,我们须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

一本书念完之后,起一种作用,像“变化气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对生命的品位与期许 。

【融会贯通的意思 融会贯通哪个字错了】希望我与书本交往的美好经验,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