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情中为爱付出太多的女人反而得不到幸福?( 四 )


“那边清溪在歌唱,这边树叶绿了,姑娘,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我在吃青杏 。我今年的命运比庆兴还惨?”这位26岁的才子读了萧红的诗,被深深吸引和感动 。他接受了21岁怀孕的萧红 。两人开始了一段日日夜夜在一起窃窃私语的甜蜜时光 。
然而,萧军成了萧红最深的爱,却也成了她更大的痛 。她把他看作是她生活中更大的依靠 。自负,大大咧咧,脾气暴躁,不专一的萧军是留不住她的 。萧红的孤独、懦弱、优柔寡断、顺从、妥协,只能加速他对她的厌倦和厌恶 。
不久,萧军爱上了一个名叫陈娟的女人 。萧泓和肖俊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争吵也越来越激烈 。脾气不好的小军经常互相拳打脚踢 。
1938年,两人分手 。当时小红怀了小军的孩子 。伤痕累累的萧红认识了东北的另一位作家端木蕻良 。端木雅的性格比萧军温和,看起来也比较体贴,能给她一种踏实感,给疲惫的萧红尘埃落定后生活的想法 。他们很快就结婚了 。
我想,此时深受伤害的萧红,与其说是自给自足,不如说是想找个人依靠,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 。不吵架,不打架,不不忠,不嘲讽,只有相互理解,爱和理解 。
在男女事情上屡犯错误的萧红,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端木属于很依赖的男人 。小红不得不扛着家里的一切,但小红身体不好,每况愈下 。这些琐碎的事情不禁让萧红感到厌烦 。
婚后不久,日军轰炸了武汉,留下端木蕻良中一个大腹便便的萧红独自去了重庆 。萧红历尽艰辛到达重庆 。1938年底,萧红在白朗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孩子夭折 。
1942年,30岁的萧红在香港的一家医院里再也没有醒来 。......
我在大学的时候,读过张爱玲和萧红,但没有分析他们辛酸的感情经历 。最近想的越来越多,重新审视后发现,她们真的是典型的爱得太多的苦女人 。
巧合的是,两人都生活在破碎的家庭,童年都遭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 。张爱玲的母亲,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早就离开张爱玲去了英国 。母亲走后,吸食 *** 成瘾的父亲娶了第二任妻子,但继母对张爱玲恨之入骨,甚至将她囚禁在黑屋子里多日 。听顺继母的父亲曾经扬言要枪毙张爱玲 。
萧红的童年也好不到哪里去 。9岁时,母亲蒋玉兰去世,留下萧红和三个弟弟 。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张廷菊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张婷菊对萧红一直很冷漠,更不用说给父亲爱了 。
张爱玲一生都在寻找童年缺失的爱情,萧红也是如此 。她们具备了一个爱得太多的女人的所有特征 。
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恐惧 。为了爱情,他们允许别人肆无忌惮地践踏自己,伤害自己,却不敢反抗,怕再次经历童年的忽视和抛弃 。他们爱整个世界,却从来没有真正爱过自己 。
有了这个认识,我也想拥抱这两个恶业中的女人 。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寻求救赎 。
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我们知道如何照顾别人,而不是自己 。我们假装比真实的自己更强大,更勇敢,更成熟,需要的更少,但同时,我们对爱和安全需求的关注却永远得不到满足 。因此,我们学会了否认我们被照顾的愿望,我们的恐惧,痛苦和未满足的需求 。
长大后,我们很容易去做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事情——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人的需求 。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要求我们付出的自私的男人身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他们表面的需求,无论是物质的还是身体的,同时暂时填补内心深处的自我缺失 。
我们被父母忽视太久了 。长大后,我们迫切需要被需要 。不管对方是好是坏,是好是坏,只要他需要我们,我们都会选择和他在一起,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