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怎样防治?

如何识别小麦根腐病和全蚀病?
小麦根腐病,成株期下部叶片病斑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褐色斑,扩大后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会产生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抽穗扬花后发病,在颖壳或穗轴上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导致颖壳或穗轴变褐,高湿下病部产生黑色霉层,严重的可致受害穗部枯死,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 。
小麦全蚀病,拔节期叶片自下而上黄化,植株矮化,重病株根部变黑 。抽穗后根系腐烂,病株早枯,形成白穗 。发病初期病部可见褐色菌丝,后期在潮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侧布满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俗称“黑膏药”),为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据 。高湿时,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层产生不均匀的黑色突起子囊壳,呈小粒点状 。

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怎样防治?

文章插图
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怎样防治?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或减少连作 。选用无病种子,适期早播、浅播,避免在土壤过湿、过干条件下播种 。增施有机肥、磷钾肥,返青时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 。合理排灌,防止小麦长期过旱过涝,越冬期注意防冻 。勤中耕,清除田间禾本科杂草 。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促进病残体腐烂 。秸秆还田后要翻耕,埋入**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可减轻苗腐,保苗率高 。可选用种子质量0.2%~0.3%的50%多菌灵、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3)田间喷药 。用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黄淮冬麦区在孕穗至抽穗期喷药 。大发生年份应在第一次喷药后7~10天再喷1次 。
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是种什么样的病害?
小麦土传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3种,均为真菌性的土传顽固性病害 。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 。当小麦播种后种子一萌发病菌就可以侵染,秋苗期有一个发生高峰,应引起重视 。小麦根腐病是小麦根部严重病害,控制不好,冬前发病死苗 。2005年受冬季和早春低温冻害的影响,发生严重,发病田块病株率达5%~15%,严重的达50%,部分植株死亡 。根腐病菌是种子和土壤带菌,造成秋苗发病 。有时根腐病会与纹枯病混合发生,从而加重麦苗的病情,病苗表现黄弱,种子根腐烂,次生根减少,根茎部长病斑 。因此,根腐病发生有菌源条件,必须在播种时进行预防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于1934年首次报道 。该病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区 。我国于1955年在江苏省江阴首次发现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换及丰产栽培措施(如早播、密植、高肥等)的推广,该病在各冬麦区普遍发生,并成为长江流域及黄淮平原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尤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陕西、湖北及四川等省麦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 。一般病田病株率为10%~2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田块的枯白穗率可高达20%以上 。病株于抽穗前部分茎蘗死亡,未死亡的病蘖也会因输导组织被破坏,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而影响麦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麦穗的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以上 。
根腐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真菌性病害 。建议恶霉灵或者咯菌腈或者络氨铜等等铜制剂灌根,同时叶面喷雾咯菌腈或者春雷霉素等等+叶面肥 。
此病害以灌根防治为主,叶面喷雾防治为辅,得病后作物传导输送水肥能力差,叶片打药混合叶面肥补充能量 。
最好早早预防,定植当天用络氨铜等等铜制剂灌根预防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