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奇逢百度,太极的《冲冲冲》 歌词( 二 )


苏曼殊(1884--1918)近代文学家 。原名玄瑛,字子谷 。后为僧,号曼殊 。广东中山人 。早年留学日本,漫游南洋各地 。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诸文 。曾任报刊翻译及学校教师 。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交游,参加南社 。其诗多感伤情调 。小说运用浅近文言,描写爱情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忧郁色彩 。所著有《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等作 。还翻译过拜伦、雨果等人作品 。另撰有《梵文典》,今不传 。所著有《苏曼殊全集》 。
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父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忠贤陷害,他受遗命问学于刘宗周 。十九岁入都讼冤,以铁锥毙伤仇人 。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之斗争,几遭残杀 。清兵南下,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 。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徵召 。与孙奇逢、李骻并称三大儒 。学问广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 。哲学上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非实体,只是““气”中的条理和秩序 。以为“致良知”之“致”字即是“行”字,反对“测度想象,求见本体,只在知识上立家当,以为良知”(《明儒学案》卷十) 。反对君主以一人私天下,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又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工商观点,强调工商皆为本 。其政治历史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满明七子摹拟剽窃之风,强调“性情”,认为“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明文案序》上) 。所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 。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 。江苏昆山人 。学者称亭林先生 。明末,曾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抗清起义 。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 。所至访问风俗,搜集史料,尤致力边防及西北地理研究 。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兴复 。晚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 。学问博洽,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均有研究 。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吴派、皖派均有影响 。哲学上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之说,承认“气”是宇宙的实体,“盈天下之间者气也”,“非器则道无所寓” 。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论文主张作品为“经术政理”服务 。诗多伤时感事之作,表现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及对明室的眷怀之情 。治音韵学,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上,有承前启后之功 。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 。字而农,号姜斋 。衡阳(今属湖南)人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 。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 。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始终未訏发 。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 。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 。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 。又以“絪蕴生化”来说明“气”变化日新的辩证性质,认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 。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 。由“道器”关系建立其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 。又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随环境习俗而变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养其习于蒙童” 。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观点 。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 。文学方面,善诗文,工词曲 。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论诗多独到见解 。所著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