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是什么材料做的 pp是什么材料 ps是什么材料有毒吗( 二 )


PP是什么材料做的 pp是什么材料 ps是什么材料有毒吗

文章插图
有工艺的地方就有成本、利润比较,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就是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贫乏的石油资源、最少的是天然气,所以煤制聚丙烯在我国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国际原油波动较大,油制聚丙烯利润处于较低的位置,而煤炭价格较为稳定,煤制聚丙烯成本浮动小,利润空间大 。
PP是什么材料做的 pp是什么材料 ps是什么材料有毒吗

文章插图
我国聚丙烯的供应结构
我们一般讲商品的供应来源分为进口和国产两大块,我国聚丙烯的供应结构是国产为主,进口为辅 。
全球产能与进口供应
我们先看看聚丙烯的全球产能情况,然后再看聚丙烯的进口 。截止2018年底,全球聚丙烯产能约7532万吨,较2017增长3.38% 。其中东北亚地区产能在3171万吨,占比42% 。中国聚丙烯2018年产能在2244万吨,占东北亚地区的70.77%,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0% 。以中国为首的东北亚地区成为近几年世界聚丙烯产能扩张的主要区域,中国煤制烯烃项目、炼化一体项目、乙烯项目等将是近几年投产的主力军 。受供应偏紧以及高利润影响,聚丙烯行业开工率维持高水平,2018年中国聚丙烯开工率约在93.26%
PP是什么材料做的 pp是什么材料 ps是什么材料有毒吗

文章插图
由上图看出,2015-2016年中国聚丙烯进口量基本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聚丙烯市场因部分回料需求转向新料,需进口货源进行相应弥补,进口数量有所上升 。
聚丙烯到哪里去?
在这个板块中,我们来介绍下甲醇下游消费行业和区域分布 。2018年全球聚丙烯需求结构类型稳定,注塑、薄膜及片材、拉丝占主要比例,而中国则以拉丝、注塑(均聚注塑和共聚注塑)、纤维占主要比例 。相较于全球聚丙烯消费分布,中国国内聚丙烯消费分布还是凸显出一定差异,这与中国聚丙烯及下游制品领域的发展历史有一定关系,但中国国内聚丙烯的消费趋势正在悄然变化,并在逐步改变未来聚丙烯的消费结构 。
按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PP是什么材料做的 pp是什么材料 ps是什么材料有毒吗

文章插图
根据卓创统计,从近5年消费数据来看,拉丝、BOPP等传统的PP消费领域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均聚注塑、共聚注塑、透明料、纤维料等领域在消费升级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支撑下,呈现增长趋势 。从2018年消费数据来看,拉丝占比依然保持在首位,共聚注塑排名第二,占比23.14%,主要因为二三季度部分产共聚装置大修影响国内供应量,但进口量变化不大;均聚注塑同比增长约1%,主因薄壁注塑消费良好;纤维料消费基本稳定;专用料方面,P管材料消费占比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主因终端地产领域不景气影响所致;CPP、透明料消费占比均明显增长,尤其透明料消费占比同比增0.6个百分点 。随着消费升级及新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及中国石化企业加大对中高端料、专用料研发生产力度,未来聚丙烯产品在共聚、薄壁注塑、透明等领域的需求有望继续提升,拉丝消费占比仍有下降预期,但在新产能的不断释放影响下,仍有望保持在高位 。
按区域消费结构分析
从聚丙烯区域消费结构来看,经济发达并且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华东地区依然是最大的消费地区,约占中国大陆聚丙烯消费总量的31%,目前近30%的煤化工货源依然在华东消费 。
2018年华南和华北地区消费占比分别为25%和24% 。华南区域工业水平较高,高端制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以来新投产的四川石化、云天化、包括西北煤化工的少部分货源也是流向华南区域,所以华南总体消费占比依然保持高位 。
华北区域塑编独占鳌头,且燕山石化是国内专用原料的一个重要基地,从产品扩展角度来讲,低端有优势,高端可延伸,所以近几年聚丙烯原料消费量也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
西南/华中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1%和3% 。受沿海地区市场饱和、国家环保政策约束以及沿海用工成本提升等因素,大型工厂纷纷向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建设分厂,进而带动内陆地区需求增长 。
东北地区是中国老工业基地,轻工制造业相对薄弱,东北地区PP制品工业主要依托大庆炼化、大庆石化、盘锦乙烯、大连有机等企业,制品品种相对单一,高端产品占有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
2018年,塑编制品在聚丙烯的消费占比高达31%,主要用于粮食、化肥、水泥及合成材料等大宗产品的包装,但由于这些领域产量增长有限,同时新型包装如吨包、散货罐车及塑料膜小包装等不断增加使用比例,因此编织领域消耗聚丙烯或维持稳定或微增长 。BOPP领域自身产能过剩,开工率低,但仍将广泛用于食品及衣物等物品的包装,并且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仍有望保持需求稳定 。PP管材主要受地产领域增速放缓影响,预计后期消耗PP同样保持稳增长,但增速放缓 。透明、纤维、注塑(尤其是共聚注塑)领域均伴随着消费升级、医疗、食品、二胎等利好,包括对相关品的替代优势,预计未来对聚丙烯的消费仍有望保持高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