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谥号庙号年号傻傻分不清楚( 三 )


【古代的谥号庙号年号傻傻分不清楚】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将年号改为“大业”,以此向世人昭示自己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他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隋朝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巡视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最终自己也被滚滚的农民起义浪潮所吞没,年号也成了他讽刺 。
女皇帝武则天是个年号控,遇到点事情就想换个年号,用过的著名年号有:“天授”(刚登基时候的年号)、“长寿”(表达自己期望长寿的愿望),“万岁通天”( 纪念洛阳新明堂建成)、“长安”(纪念自己从洛阳返回长安大明宫) 。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候曾经使用过“乾德”的年号,是宰相赵普负责起的,不久后蜀被灭,一批宫女被送入宫中,宋太祖偶然看到一名宫女用的铜镜上面刻有“乾德四年”的字样,他很纳闷,因为刚用这个年号不久,怎么一下子出来一个几年后造的铜镜呢?召集大臣询问,赵普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士窦仪这时候告诉宋太祖,前蜀后主王衍曾经用过这个年号六年,引得宋太祖感慨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臊的那位自诩“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抬不起头来 。
南宋高宗赵构为金人所逼,在江浙一带到处逃窜 。公元1131年逃至绍兴(那时是越州)觉得心情很好,燃起了光复江山的雄心壮志,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并改年号为“绍兴”,而越州也就成了绍兴城 。
从明朝开始,除了兵败被瓦剌俘虏过的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即“正统”和“天顺”,果然历经波折、后来复位的明英宗老实了很多,从年号中就能看的出来,做事情要顺着天意,不再像着年轻时候那般轻狂随意了) 。
其他所有的明清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洪武、永乐、嘉靖、康熙、雍正、乾隆等,因此称呼起这些皇帝来通常都用年号代替 。
弄明白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之后,对于我们平时阅读历史书籍、观看历史类影视作品都有一定的帮助,也能够让我们在脑海里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记忆更加的明确化、条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