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谥号庙号年号傻傻分不清楚( 二 )


2、庙号
庙号,指君主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起源于商朝,除了秦始皇时期,庙号被废止过,历朝历代都沿用,和谥号最显著的区别是庙号只属于君主 。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更加清晰了:
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
刘彻,谥号:孝武皇帝(为了表示以孝治天下,汉朝皇帝的谥号里通常都加一个孝字);庙号:世宗 。
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删减和重新拟定,西汉皇帝里真正有庙号的只有四个: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可见早期庙号的严格 。(刘秀,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通常开国的才能叫祖 。光武帝虽然没有改朝换代,但是他这个皇帝位置并不是祖先给的,而是靠自己打下来的 。
庙号早期都是一、两个字,并且只有成就突出的帝王才能拥有,到了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天下动乱、礼乐败坏,庙号也跟着泛滥了 。
许多割据一方的小国的创建者都称祖叫宗,如后赵、前秦、西秦、前燕等等 。
唐朝以前对过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宣帝、汉明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成了各种褒义词的堆砌,因此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
一般朝代的创立者庙号叫太祖比较普遍,紧接着是太宗,后面许多皇帝的庙号相应的也要结合他们在位时候的表现 。
明成祖朱棣原先的庙号叫做太宗,在嘉靖皇帝时候被改为成祖,以此赞扬明成祖开创了小宗继承大统的先河(本来帝统属于建文帝一脉) 。嘉靖皇帝本人的庙号是世宗,因为他也是藩王宗室继承大统的开创者(明武宗正德皇帝死后无子,嘉靖皇帝是他的堂弟) 。
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因此他的庙号是世祖;而康熙大帝由于做皇帝时的成绩太过出类拔萃,庙号被尊为圣祖 。
3、年号
年号和前面的谥号和庙号相比,起源则最晚,是汉武帝时候创建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叫做建元 。
此后的皇帝登基,一般会下诏书从第一年的年中,或者第二年开始改元,并且更换年号 。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也就是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不是唯一的,使用年号最多的不是别人,正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她使用了十八个年号 。
年号在中国民国建立时候被正式废止,改用“民国纪年”,所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是“宣统”,至于袁世凯同志称帝用的那个年号“洪宪”则不被后世所承认 。
通常大一统时期,年号相对都有规律可寻,而类似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分裂时期,政权众多,各有各的年号,非常混乱 。
帝王选取年号通常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
汉武帝一次打猎时候捕获了一只一角兽,因此改元为“元狩”,一方面为了纪念这次打猎活动,另一方面昭示着要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狩,有对外征伐之意) 。
光武帝刘秀从登基开始,年号定为“建武”,由于当时天下割据政权众多,代表着他开始马不停蹄用武力统一天下的意思 。
公元233年,正月二十三日,位于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亦名龙陂之称)的水井中有青龙出现 。二月六日,魏明帝亲自到摩陂观龙,并改年号为“青龙 。”
公元280年四月,晋武帝消灭吴国,一统天下,改年号为“太康”,以纪念天下的一统 。
公元44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肆灭佛之后,在亲信大臣崔浩的建议下,信仰道教,又在首都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