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之际,四不能战的冯子材为何能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辉煌战绩

导读:中法战争之际 , 作为门户的广西被法军侵袭 , 无奈之下慈禧请出年近古稀的爱国大将“萃”帅冯子材 , 而当时曾国藩提出质疑 , 指出冯子材四步能战 , 冯子材用实际行动进行了回击 。
近代中国由于积贫积弱 , 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 从一个封建国家演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自初中开始学习中国历史 , 便熟知每一份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这背后意味着的国耻 。继签订了《北京条约》和《烟台条约》之后 , 1885年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然而在签订中法不平等条约之前的中法战争中 , 清军虽于马尾海战大败却在陆地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场陆地战 , 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与欧美列强唯一一次胜利的战役 , 也就是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
当中法战争广西前线遭受法军重创 , 镇南关被毁 , 国家领土主权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 , 曾被李鸿章评价为的“四不能战”的清朝“老炮儿”冯子材 , 为何能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辉煌战绩?“四不能战”又为何意呢?
年老体衰 , 力不从心 , 不能战 , 一也?
冯子材出身于贫苦家庭 , 小时候受尽社会恶势力欺负 , 为求自保而练就了一身好武功 , 甚至在练武时曾踢断了左脚的大拇指 。冯子材戎马一生 , 不贪不枉 , 行侠仗义 , 即使年岁已高 , 却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 老当益壮用来形容晚年的冯子材 , 再贴切不过 。加之他在隐退归乡期间 , 一直在钦州、廉州老家一带 , 办理团练事务 , 年岁虽老 , 体未衰 。在镇南关前线 , 他以自己坚强的抗敌决心 , 一扫各将领新败之余的失败情绪 , 树立了必胜的决心 , 此等大义凛然 , 乃当时衣冠楚楚的朝廷大官所不能与之比拟的 。那么如果能征善战又数次赴越南参战的冯子材不能率领士兵出关抵抗外军的侵略 , 谁又能这般视死如归 , 冯子材能战 , 一也 。
腹中无墨 , 胸无韬略 , 不能战 , 二也?
在了解了冯子材的生平事迹后 , 我一点也不惊讶冯子材能在年近七旬的高龄奔赴前线 。除了冯子材本人身先士卒 , 冯子材的20个儿子也都是骁勇善战 , 谋略过人 。大儿子冯相如专管家财 , 替父亲处理家中琐事 , 使得冯子材能够一心杀敌 , 无所牵绊;二儿子冯相贤做事精细 , 笔墨功夫了得 , 其留学经验更是成为了冯子材的“有力武器” , 正是其绘制的栩栩如生的镇南关地形图 , 使得冯子材的在布局的时候事半功倍;所谓打虎亲兄弟 , 上战父子兵 , 冯子材还带上了自己的三儿子冯相荣及五儿子冯相华一起出征 。老少组合加之久经沙场 , 腹有远略 , 冯子材能战 , 二也 。
兵械简陋 , 杀伤力弱 , 不能战 , 三也?
在能读到的历史记录里面 , 西方列强国家的武器始终都是世界领先水平 , 论枪支弹药 , 中国从来都没有任何优势 , 虽如此 , 但中国取得的战果中 , 又有哪一场战役是靠武器取胜呢?冯子材极其熟悉当地地形 , 且注重“进可攻 , 退可守” 。良好的防御工事不仅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机 , 更能达到出最少的力 , 获取最大的利的效果 。兵械简陋 , 战术来凑 , 冯子材能战 , 三也 。